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謎團,專家呼籲「儘快查明原因」

近期,有部分服用過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的消費者出現腎臟疾病等健康問題,其中5人不治身亡。紅麴,因為有一個「麴」字而容易被人混同為釀造工藝中使用的「酒麴」,過度表達擔憂情緒的聲音層出不窮。發酵釀造研究領域專家、東京農業大學教授前橋健二對由此產生的「風評被害」深感憂慮,並為此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使用酒麴的食品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此次問題導致了嚴重不安情緒在消費者中不斷蔓延。或許原因有二,一是由於「紅麴」有一個「麴」字,所以容易和酒麴混為一談;二是人們對酒麴,尤其是紅麴的知識儲備較少。

作為釀造食品研究人員,我非常擔心這些錯誤觀點的傳播擴散。從結論來說,紅麴菌不是罪魁禍首,更何況日本的麴菌都經過無毒純化處理的,完全沒有損害健康的風險。這一點是我首先要明確指出的。

日本人飲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麴菌,是以俗稱「黃麴菌」的米麴菌(Aspergillus oryzae)為代表的「麴菌(Aspergillus)屬」的一種黴菌。而用於製作紅麴的紅麴菌則是「紅麯黴(Monascus)屬」黴菌,從生物學角度而言,與日本廣泛使用的麴菌完全是兩種物質。

日本麴菌的由來非常特殊,早在鐮倉室町時代,就已經存在培養優良麴菌,將菌株批發給釀酒作坊的「種麴屋」。種麴屋花費漫長的歲月,清除掉具有毒性的黴菌,僅繁殖優良的麴菌,確保了它的安全性。他們純化培養出來的麴菌,也就是菌株酒麴,是完全不同於野生酒麴黴菌的「商品」,其安全性一直在不斷地提高。儘管現在日本全國僅剩大約10家菌株麴生產公司,如果沒有它們的存在,今天的日本釀造業也就無從談起。

紅麴菌主要在中國和臺灣被用於製作紅麴酒和老酒。沖繩的傳統食物「腐乳」也會使用。長年的食用經驗,也證明瞭使用紅麴菌製作的酒和食品的安全性。否則,使用紅麴的飲食文化就不可能延續到現在。


使用紅麴製作的沖繩發酵食品腐乳(PIXTA)

微生物發酵總是伴隨有「未知成分」

據悉,此次報告的有損健康的保健品,其主要生產工廠和生產時間都是限定性的。從這一點來看,也難以認為是通常的生產工序中使用的原料出了問題。因此,小林製藥發佈消息稱保健藥品中「可能含有非公司預期的成分」。而有部分民眾會因聽到含有「未知成分」的報導而「不由得擔心害怕」。

然而,我必須要強調的是,「發酵產物中含有未知成分莫如說是很自然的事情」。微生物的世界本來就是如此,我們無法預判菌的狀態和環境會產生怎樣的作用及其作用的程度。對人類來說,在這方面還存在著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去研究並取得新的發現。但是,絕對不能允許存在影響安全的未知成分,為了防止這類問題的發生,人類通過長期的飲食經驗和科學技術,篩選出了沒有風險的微生物。這也只是說,此前小林製藥的保健品在嚴格的管理下,品質管理一直做得比較好。

由於相繼出現的健康損害症狀都是腎功能障礙問題,所以起初的猜測是「問題可能出在了紅麴菌產生的橘黴素(citrinin)上」。橘黴素是某些紅麴產生的一種黴菌毒素,會引起腎功能障礙。因此,歐盟一直嚴格管制紅麴製成的保健品,有些國家還禁止銷售含有紅麴成分的產品。

但小林製藥方面表示,紅麴由公司自行生產,通過染色體分析已經確認其菌株並不存在生成橘黴素的基因。實際上,據說公司收到消費者健康受損的報告後,對產品成分進行了分析,並未檢測出橘黴素。這可能說明,即使對原料做到了如此嚴格的管理,但還是因為某些原因產生或者混入了非預期的成分。

話雖如此,只要沒有查明問題物質,就無法打消消費者的重重顧慮。現在還出現了生產工序混入異物以及紅麴菌突變等假說。到底是哪個工序,產生了怎樣的毒性物質?人們期待著儘快找到答案。

採訪、撰文:扇谷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