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登場 鎮守地方228年再兇鬼月也免驚

小港龍湖廟循古禮迎大士遶境。   圖:小港龍湖廟提供
小港龍湖廟循古禮迎大士遶境。 圖:小港龍湖廟提供

[Newtalk新聞] 中元節是臺灣傳統民俗節日之一,擁有228年歷史的高雄市小港龍湖廟,為全台最早專祀大士爺(普渡公)的廟宇。廟方循百年來古禮於今(29)日至31日(農曆7月14日至7月16日)舉辦為期三天的大士爺祭典,除聘請國家級糊紙藝術師傅陳志良打造全台最高的5.2公尺紙糊大士爺座像外,也透過所轄鄉里具「六公全」資格的主會首,由「八首頭」代表廟方邀請境內好兄弟參加普渡盛宴,在大士爺與眾神庇佑下早日離苦得樂,並保佑鄰里平安順利。

今天下午大士爺遶境、入廟、安座、開光點眼儀式中,高雄市文化局、歷史博物館、立委賴瑞隆、市議員、里鄰長、廟方董監事與地方仕紳逾百人,共同見證這場「港仔墘」百年普渡盛事,龍湖廟董事長李文洲也籲請大眾以行動共同守護及珍惜這項寶貴的民俗文化資產。龍湖廟及信眾自清代、日治時期起迄今,均奉行大士爺降世濟民時的指示,於每年中元節舉辦普渡活動時,為其製作糊紙金身,循傳統科儀舉辦祭儀法會渡化無主亡魂,並於祭典圓滿後,將信眾奉獻的愛心物資用於照顧鄉里弱勢家戶,體現宗教信仰教化人心向善與扶弱濟貧之宗旨。

廟方並首度揭露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清朝《鳳山采訪冊》及相關史料等記載,爬梳歷史軌跡與文化意涵,讓更多人瞭解大士爺的信仰,也盼能將此民俗代代流傳。李文洲表示,據內政部宗教團體記載,龍湖廟為臺灣本島極少數將「大士爺」登記為主祀神明之道教廟宇,大士爺與高雄小港居民的緣分,學者查得史料指出,最早可溯及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28年。

上述歷史雖載於古籍,卻尚未被發掘,藉這次龍湖廟大士爺祭典申請高雄市國家無形文化資產認證,特聘曾研究日治時期臺灣醫療文化史的李政益博士,考究大士爺相關史冊,歷經波折,終在眾神冥冥中指引下,首次查得此重要資訊,將高雄港仔墘大士爺廟及大士爺信仰的歷史大幅往前推進;鑑於該史實之發現已改寫現有認知,廟方將收集更多資訊,將所得文獻整理撰寫文章,投稿相關學術期刊供各界參考,並同步更新廟誌以與史實相符。

百年來廟方遵循傳統祭儀:串(貫)金、換衫、路頭帖、挫燈篙、迎大士(遶境)、安座、開光點眼、放水燈、公筵、五更早朝、燈篙豎旗、午供、打水狀、入醮、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及安座等,提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必能得大士爺庇佑。李文洲強調,雖然臺灣各地的大士爺祭典富含在地特色,也可能依循當地傳統調整成更適合當地生活的信仰方式,但無論歷史的傳承演進為何,大士爺普濟眾生的慈悲平等、慎終追遠、民胞與物,以及包容多元,才是最重要的信仰核心,值得大家重視。

李文洲補充,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在道教為地官大帝與大士爺壽誕,道教的中元普渡與佛教的盂蘭盆節意義相仿,均為普施餓鬼,發揚孝道精神,也是華人神鬼觀念、悼亡哲學及儒釋道融合的展現。廟方前兩年配合政府防疫措施,縮小規模辦理祭典,今年恰逢防疫解封,再度延續百年傳統,恭請大士爺糊紙金身坐鎮普渡法會,並為因應60年最兇鬼月,擴大辦理消災祈福普渡祭典,敬邀十方善信共襄盛舉,一起祈求保佑黑兔年健康順遂。

李文洲說明,大士爺祭典之紙糊金身,數十年以來,均由陳志良道長家族傳承,其糊紙技藝為高雄市唯一獲得「糊紙國家文化資產認證」肯定的師傅,今年龍湖廟大士爺金尊亦由其子協助製作,亦可謂代代薪火相傳之意,協力打造龍湖廟大士爺祭典最大的亮點,這次大士爺祭典也有不少在地青年返鄉參與,力行實踐大士爺文化的傳承。

廟方發言人李政益強調,基隆鷄籠中元祭供祀的大士爺是站姿,而龍湖廟紙糊大士爺則是坐姿,且腳著鞋履,高達5.2公尺,於2015年已被認定是全台最高的坐姿大士爺,且金尊頭上的觀世音菩薩像也獨樹一格,多了綠色竹林及普陀山背景,象徵大士爺不僅是被觀音收服的鬼王,還與觀音一同修行庇祐人間。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蔣萬安訪中、共機24架次擾台 北市:將促雙方實質對話
提高對中國、北韓嚇阻力 美國首度軍售日本JASSM-ER距外飛彈

道長為大士爺開光點眼。   圖:孫家銘攝
道長為大士爺開光點眼。 圖:孫家銘攝
全台最高5.2公尺紙糊大士爺座像。   圖:孫家銘攝
全台最高5.2公尺紙糊大士爺座像。 圖:孫家銘攝
化大士爺為三天祭典最高潮。   圖:小港龍湖廟提供
化大士爺為三天祭典最高潮。 圖:小港龍湖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