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遊客頻傳下水遭刺傷 2種海膽擬自保育物種除名

手指腫脹發黑,有遊客5月初到屏東小琉球浮潛時被海膽刺傷,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不過看到海膽刺傷人,當地觀光業者對此卻是習以為常。

遭刺傷的遊客林太太表示,「跟潛水店家反映說怎麼沒有給手套,這個海膽這麼多,他們就說常常有人被刺到,當地大家就是覺得被海膽刺到很稀鬆平常。」

屏東縣琉球鄉衛生所主任鄭家霖說明,「被刺傷後,可用42到45℃的溫水浸泡30到90分鐘,如果疼痛沒有改善,或是傷口出現感染發炎情形,就應盡速就醫。」

至於到潮間帶參觀的遊客,衛生所也提醒,戲水浮潛時應穿著專業潛水衣以防刺傷。

目前小琉球沿海2種非主要可食用的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近年繁殖過盛,除了傷人外,還影響植被及生物棲息,縣府預計最快7月將兩者從當地保育物種除名,學者也表示肚仔坪潮間帶海膽正急遽增加。

中山大學海生科技暨資源系助理教授林梅芳指出,「海膽有充分的食物來源(藻類),然後又少了天敵,因為牠的天敵很多可能就是被過度捕撈影響,所以數量變得比較少。」

小琉球海域近年珊瑚覆蓋率衰退讓藻類不斷增生,間接導致海膽過盛。為遏止海域資源繼續枯竭,縣府對杉福等3大潮間帶做遊客總量管制,7月起還將收取觀光保育費,但遊客對此則是看法不一。

有遊客表示,「收那些錢,可能就沒有人要去了。」

不過也有遊客認為,「還好啦,因為海灘還是必須要有人維護。」

不只收費,縣府也將硨磲貝及珊瑚列入保育物種,為確保生態平衡縣府多管齊下,也呼籲遊客配合,共同推動琉球生態保育。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海虎潛艦3人失聯12日 國軍赴小琉球續搜
國慶連假首天估單日萬人登小琉球 不少遊客攜帶五倍券
暑期觀光熱潮 小琉球潮間帶被遊客擠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