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攜手歌爾 隱秘布局AI眼鏡 預期明年Q2發布

陸媒36氪引述「智慧湧現」報導,小米正計劃推出新一代AI眼鏡,數月前已與歌爾合作,該產品預計於2025年第二季(大概率是4月份的米粉節)發布。對於這款產品的出貨量,雷軍的預期「在三十萬台往上」。

知情人士表示,小米AI眼鏡將「全面對標Meta Ray-ban」,搭載AI功能、音訊耳機模組、攝像頭模組,並將以小米自有品牌形式發布。對此,小米方面暫無回復。

報導稱,百度已打響AI眼鏡第一槍。11月12日,在百度世界大會上,小度科技CEO李瑩發布小度AI眼鏡,該產品被百度定義為「全球首款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鏡」,搭載了百度文心大模型和DuerOS AI作業系統,將在2025年上半年發布。

不止是百度、小米,就連OPPO、vivo、華為、騰訊、字節近期也都在評估AI眼鏡專案;蘋果也被外媒曝光已成立團隊重點評估AI眼鏡市場。

在AI眼鏡的軟體儲備方面,各家企業過去一年已經提前做了準備。從手機廠商們近來的發布會來看,基本都重構了作業系統、語音交互範式,從底層打通與多模態模型、AI應用的相容-而作業系統、大模型、語音交互,正是AI眼鏡上不可或缺的軟體體系。

不過,多位行業人士表示,前述軟硬體廠商的AI眼鏡項目,「大部分還沒有到立項的階段,但已在密集和供應鏈廠商交流中」、「預計最快也要到2025年底」。

各家廠商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例如,華為需要找到能用的晶片,字節則需要找到更合適的硬體帶頭人。

軟硬體大廠對AI眼鏡重燃熱情,源於Meta與老牌眼鏡廠商Ray-Ban合作的AI眼鏡爆紅,這款產品今年前三季的全球出貨量超過110萬副,預計今年出貨量達到150〜200萬台,堪稱2024年最炙手可熱AI硬體。

一位行業人士分析,一方面,Meta Ray-ban的成功,為行業提供了一條AI落地硬體的全新思路,也驗證了市場需求;另一方面,Meta Ray-ban的AI功能無法進入中國,國內AI眼鏡行業有著一定的市場空缺,「大家都希望成為中國的Meta Ray-ban」。

不過,在2024年底,大小廠之間,策略也出現了一絲分化。

相較於大陸大廠的淡定,近期一眾AI眼鏡創業公司則紛紛調轉槍口,在小米之前搶發產品之餘,搶先一步占領與國內外老牌眼鏡/太陽鏡品牌的合作。

例如,近期小米生態鏈企業「蜂巢科技」旗下AI眼鏡品牌「界環」,就先後與寶視達、寶島眼鏡等眼鏡連鎖合作;AR廠商Rokid、Xreal也傳出不久後將與暴龍眼鏡、Gentle Monster合作;AI眼鏡新秀「閃極」則選擇與香港快時尚眼鏡品牌LOHO合作。

其實,從Meta與Ray-ban的案例裡可以看出,科技品牌與傳統眼鏡廠商的合作,正是一種各取所需的搭配,Meta提供了AI科技的能力,構築了全新的賣點,而Ray-ban則補充了前者所欠缺的部分,包括傳統眼鏡管道(銷售/驗光)、眼鏡品類的Know-how、以及眼鏡品牌知名度。

一位行業人士分析,AI眼鏡是一個門檻很低、但天花板很高的行業。要快速做出一款AI眼鏡產品很簡單,「華強北的音訊眼鏡最低(人民幣)20元就能買到」,但要真正讓AI眼鏡always on,並不容易。

「眼鏡重心如何分配更舒適?眼鏡廓形如何更適配中國人的瞳距/臉型/鼻子形狀等等?」種種難關,對於軟硬體廠商來說都是一場全新的大考,需要有大量眼鏡行業的經驗托舉。

不過,一位眼鏡行業人士判斷,2025年,小米和一眾手機廠商的AI眼鏡一出來,「創業公司就很難做了,前有Meta,後有小米在內的手機廠。」

尤其是,在AI眼鏡真正成為一款獨立產品之前,資源密集的手機廠商們,還牢牢掌握著這一硬體的核心入口,天然的優勢不言而喻。

2025年的「百鏡大戰」即將開始,各家已在為未來的競爭做準備。但迎接大家的,可能會是一場殘酷的競爭。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川普二進白宮復仇名單曝「賀錦麗竟只排第2?」還有2位自家人也痛失入閣門票
退休老師月領5萬挨批「爽領高月退」 他曝實際金額:要砲的去考考看就知有多難
存股族必收!今年人氣最旺11檔ETF一表看 00878沒搶到冠軍 僅1檔不是高股息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