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華為/OPPO......能否將5G消息作為佈局物聯網的一條主線?

目前,5G消息與移動互聯網各種服務形態的對比研究已經非常多了,在本文中,筆者試圖從5G消息與物聯網的關係入手,探討未來5G消息對物聯網的影響。

小米/華為/OPPO......能否將5G消息作為佈局物聯網的一條主線?
小米/華為/OPPO......能否將5G消息作為佈局物聯網的一條主線?

當前,5G消息(RCS)是業界關注的一個焦點。雖然RCS早在5G之前已經出現,但在移動互聯網佔據人們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情況下,RCS在國內並未落地。如今,借助5G東風,5G消息商用步伐越來越近,業界對其抱有很大期望。目前,5G消息與移動互聯網各種服務形態的對比研究已經非常多了,筆者試圖從5G消息與物聯網的關係入手,探討未來5G消息對物聯網的影響。

作為短信的升級,已有一定基礎

早在2008年,海外運營商就已開始推動RCS。RCS(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 Suite)即富媒體通信,與傳統短信業務的區別在於,RCS是在終端原生基礎短消息服務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新升級,能夠融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位置等綜合信息,並能涵蓋微信等OTT手機應用的功能,實現消息多媒體化、輕量化、通過引入MaaP技術實現行業的交互化,構建了全新的信息服務入口。考慮到3G/4G時代傳統語音通話及短信業務需要向多媒體演進,2008年,GSMA正式成立RCS項目,此後發布了多個版本的RCS規範,不少海外運營商開啟了RCS的商用。

在很多人印像中,似乎已經記不清上一次發送短信是什麼時間。確實,在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型社交工具出現後,個人之間的交流已經很少用到短信。個人短信萎縮趨勢也非常明顯,根據工信部和中國移動的數據,個人短信從2015年的2700億條快速下滑至2018年的574億條,年平均下滑速度超過40%。

中國個人短信市場(單位:億條,來源:工信部、中國移動)
中國個人短信市場(單位:億條,來源:工信部、中國移動)

然而,個人短信數量的快速下滑並不代表著短信的“消亡”趨勢,整個短信市場不但不會消亡,反而在快速增長。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全年移動短信業務量為1.78萬億條,同比增長18.1%。

中國短信業務量和收入增長情況(來源:工信部)
中國短信業務量和收入增長情況(來源:工信部)

從工信部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數年前短信業務量和收入一直在下滑,但從2018年開始,短信業務量迎來快速增長,收入也開始轉正。在個人短信持續下滑的情況下,支撐短信整體業務量和收入增長的是高速增長的企業短信市場。《2019中國企業短信市場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2018年企業短信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8%。

企業短信的增長,來源於各行業基於服務需求的增長,尤其是互聯網各類新模式的興起對短信的需求激增。在企業短信總發送量中,驗證類信息約佔20%,而80%是通知類。有業內專家曾透露,順豐每天大量的快遞,其中大部分為訂購短信通知;摩拜單車在2017年高峰期發送的短信量約2億條/月;滴滴曾透露過2018年其短信費用支出接近9億元。

企業有不斷增長的短信需求,可以說是為5G消息打下一定基礎。未來短信升級的5G消息,是否能讓企業有更豐富的需求?在需要短信的企業和場景中,很多是和物聯網相關,或許為其打開一個新的方向。

5G消息將成為新的物聯網交互方式?

當前,物聯網場景的交互方式也開始多樣化,除了手機之外,還有語音、面板等方式。不過,手機依然是最主要的交互方式,通過APP或小程序的方式進行監測、控制、分析以及可視化。但是,APP或小程序並非手機原生應用,而且在交互方面和短消息也存在一定的區別。

筆者曾和多位物聯網從業者交流,有觀點認為5G消息將會成為物聯網交互的一個載體。小匠物聯創始人米雪龍提出兩方面的觀點:第一,物聯網APP端的消息推送權限很多用戶沒有打開,但有些產品需要及時把消息準確無誤的推送給用戶,這時短消息就有了用武之地,比如安防報警消息,若用5G消息作為交互載體就可以及時將報警信息通知給用戶;第二,有些物聯網應用並不需要用戶主動操控,用戶只需被動接受信息,比如煙霧報警器,這些只需要做信息上報的設備,會更傾向於選擇5G消息來完成交互,而不是花更大的成本去做一個平台和APP。

實際上,短信曾經是物聯網交互的重要方式,早在十多年前,運營商推出M2M方案時,很多就採用短信的形式。彼時3G還未商用,還無法通過數據流量的方式進行機器設備的交互,短信成為最好的交互方式。

筆者曾經在新疆石河子兵團農場考察過一個無線滴灌的項目,該項目是通過聯網的電磁閥控制開關和澆灌的水量,土壤中有專門的濕度傳感器來測量澆灌情況並發給後台,電磁閥和濕度傳感器都是通過2G網絡下發短信的形式實現數據傳輸和設備控制,完成精準滴灌。十多年過去後,這一場景的需求和實現方式大部分依然沒有變化,只是通信網絡換成了NB-IoT,以APP的形式通過流量進行交互。試想一下,若能將APP功能移植至5G消息平台,用手機原生短信入口,也不失為無線滴灌的一種交互方式。

在APP和小程序之外,各個企業必須採購大量短信使其業務和服務形成閉環,那麼將各類功能在一個平台上實現,或許會對企業有一定的吸引力。與移動互聯網類似,物聯網各類應用中也伴隨著大量的APP,給用戶造成一些困惑,數年前一些廠商曾推出過超級APP,即通過一個APP入口,嵌入各類物聯網設備的APP,但因為不同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問題並未形成普及。

能否成為手機廠商物聯網佈局的一條主線?

近年來,多家手機廠商紛紛開啟了物聯網戰略,不過在其物聯網戰略中,手機依然是核心。

2019年,小米確定了1+4+X的AIoT戰略,“1”是最重要的核心——小米手機,“4”是指智能電視、智能音箱、智能路由器、筆記本電腦四個入口型產品,小米設計和研發1+4部分的核心產品,通過投資、管理生態鏈企業以及第三方合作的形式共建X部分,迅速豐富擴大IoT產品線,打造完整的物聯網生態圈。2020年,小米進一步提出重大戰略升級,5年投入“5G+AIoT”500億元,希望將AIoT、智能生活的持續優勢轉化為智能全場景的絕對胜勢。

華為To C端物聯網的戰略也早已明確為1+8+N,“1”是手機這一主入口,“8”是平板、PC、穿戴、智慧屏、AI音箱、耳機、VR、車機8個輔入口,“N”代表各類智能硬件,涵蓋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智慧出行等場景。

小米/華為/OPPO......能否將5G消息作為佈局物聯網的一條主線?
小米/華為/OPPO......能否將5G消息作為佈局物聯網的一條主線?

2019年,OPPO宣布啟動IoT “啟能行動” ,內容涵蓋HeyThings IoT服務平台、HeyThings IoT 協議、音頻互聯協議三大方面的開放策略,並宣布將推出OPPO 首款智能手錶,此後,OPPO相繼發布了智能電視、智能耳機等多款產品,OPPO中國區總裁曾表示,通過在智能手機、電視、耳機、手錶等物聯網核心入口產品上的持續發力,OPPO打造多終端、跨場景的萬物互融新體驗。

可以看出,這些領軍企業佈局的To C端物聯網都離不開手機這一主要入口,因為手機仍然是目前連接時間最長的智能設備。正如上文所分析,雖然物聯網的場景交互方式已開始多樣化,但手機依然是核心的交互方式。

在這一背景下,筆者個人認為,這些廠商不妨將5G消息作為其物聯網佈局的一條主線,能夠進一步增加其物聯網生態凝聚力。首先,這些廠商本身在手機領域具有絕對實力,基於手機原生的短信功能,形成其物聯網終端生態中交互的方式,也是其傳統競爭力的一種體現;其次,手機廠商與運營商本身俱有較好的關係,將5G消息融入其物聯網生態中,將進一步增強其與運營商之間的粘性;再次,基於這些廠商的5G消息平台,為其生態夥伴提供開發支持,有利於其發展開發者生態。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1年2月,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1507.1萬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69.3%;上市新機型16款,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57.1% 。可以看出,2021年5G手機增長將非常強勁,新上市的5G手機大部分都支持5G消息,在終端快速出貨加持下,終端廠商的物聯網佈局中5G消息將成為重要支持手段。

不過,5G消息應用於物聯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一個典型的困境就是商業模式。在過去多年中,互聯網社交的商業模式讓傳統的個人短信持續萎縮,而5G消息這種短信升級模式如何確定收費、合作方式至關重要。多方信息顯示,2021年5G消息將實現正式商用,但目前依然沒有非常明確的商業模式。正如當年NB-IoT在物聯網領域應用一樣,運營商也在探索按次收費、綜合服務費等方式,打破按流量收費模式,或許5G消息無法採用互聯網思維去推廣和落地,但也需要打破運營商傳統的短信按條收費的模式,探索新的形式。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