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買房0到1,自行發包省下40%? 專家提醒:小心預算暴增2大雷區

小資族屋主選擇自行發包找廠商裝潢的越來越多
小資族屋主選擇自行發包找廠商裝潢的越來越多


財政部2023年推出「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推升不少人成為首購族,但許多首購族因預算有限,好不容易才擠出頭期款買房,規劃裝潢費就顯得捉襟見肘,想省錢又不想賠上居住品質,預算規劃上該如何斟酌,成為晉升有房一族的新困擾。

許多購買中古屋的屋主,最猶豫該全面翻修、還是局部裝修,台灣綠裝修發展協會理事長饒允武認為,購買中古屋其實能全部翻修最好,因為全部拆除,所有狀況都一覽無遺,後續無論是找設計師或統包廠商,都能針對問題做適當處理。如果看到裝潢精美的中古屋,更要小心可能背後被隱藏的問題,別輕易認為賺到裝潢費就買下去。

如何預估裝潢費?饒允武提供簡單計算概念。新成屋找有經驗設計師,一坪大概6萬元左右,留意有些設計師有承作最低價碼,「現在很多小宅14~16坪左右,但有些設計師的設計費沒有100萬、120萬是不願意承接。」饒允武說,如果是中古屋,基礎工程需翻修,一坪抓10萬元預算較保險。

想省錢自行發包 先評估時間與經驗

饒允武認為,40~50萬元的低裝修預算,自行發包最省錢,一個案子可省下大約30%~40%的預算。不過自行發包需對每一個工作環節做足功課,從前期到入住,大致有拆除、清運、保護、泥作、水電、鋁窗、木作、系統、廚具、油漆、木地板、細清等,相當多程序需溝通且環環相扣。

「舉例來說,木作師傅可能要預留孔座給水電,水電留線要知道系統的尺寸,總不能大家在互相等待,時間也是成本。」饒允武認為,屋主有沒有足夠時間可頻繁跟廠商溝通,加上裝修經驗不足,至少曾有3場以上裝修經驗,才能大致明白每個工程的串連。「一個剛買房的小白要自行發包,無疑像被判死刑。萬一收不了尾會越花越多。」

饒允武補充,裝潢對生活習慣的影響,都是在入住後三到六個月才會漸漸發現,例如燈具不夠亮、取物動線不順暢,這時如果先前裝修是透過設計師處理,至少會有1年保固期,只要透過設計師單一窗口,可協助安排「售後服務」,自行發包就有找不到人負責處理的可能。


浴廁、泥作是預算比例大宗

現在許多人因為預算吃緊,購買的二手屋大多是中古老屋,饒允武提醒民眾,泥作工程的預算其實相當容易被低估,因為老屋進行翻新,很高機率要處理壁癌問題,以30坪老公寓為例,泥作常需花費約30萬元。

另一個容易錯估預算的工程是浴廁,即便只是一坪多,除泥作外,還要做防水、磁磚、五金以及馬桶,整體約落在20萬元左右。「尤其是防水,務必做到滿。」饒允武強調,漏水是購買中古屋前五大糾紛之一,即使有簽署契約,但無法證明何時開始漏水,責任歸屬相當麻煩。

「老屋翻修要做好,基礎工程不可少。」饒允武建議與其煩惱哪些工程可以DIY省預算,不如直接把大部分預算用在水電、泥作、防水這類重要基礎工程,相當於給房子一個健康的身體,後續住的安心,也能在裝潢上更有彈性。

饒允武坦言,許多人詢問設計費、師傅裝修費報價是否合理,這問題其實沒有一定答案。「市場就是老師。」他認為,如果一個報價在市場上長期被接受,就代表它的報價被認可,所以一般民眾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找不同廠商、不同設計師,瀏覽他們過去實際的作品,與他們溝通想法,在有信任的基礎下,較容易避免糾紛產生。


「缺工缺料」讓報價不斷拉高,問題真正根源在哪裡?歡迎收聽本集的《毛利小姐變有房》


更多今周刊文章
月薪3萬,如何存到1千萬退休金?她當護理師3年,在醫院看遍「沒錢的煩惱」:辭鐵飯碗、27歲年收200萬
土城火災3死》對起火鋰電池潑水釀爆炸?家屬怒斥:又不是白痴!5大NG行為別做,「千萬別用水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