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2016年,易到創始人周航和湖畔大學教務長曾鳴,有過一次關於“活多久”的夜談。

當時,週航想休息調整一下,歇個一兩年。曾鳴說,你先休息個6年8年的吧。週航急了,到時就50歲了,什麼都做不了了。但曾鳴安撫他,著什麼急啊,人以後就可以活120歲了。

就這一句,讓原本焦慮中的周航大為釋然,“當你把人生活長了以後啊,你就不焦慮了。”接受媒體採訪時,週航說。

那麼你呢?在一個996氾濫、中年危機提前到了30歲、一切都要爭分奪秒的時代,設想一下,當人的平均壽命延長到100歲,你的生活會發生哪些變化?

也許人生不再是上學、工作、退休的三段論,而是變成七八段甚至十來段不同的人生。其中一段可能會是這麼一個場景:60歲,你正逢壯年。你剛剛拿到了第三個學士學位,還開始了創業。朋友分佈在各個年齡層,80來歲的朋友喜歡對你說,“年輕人就該多談幾段戀愛。”是的,你還沒有結婚,但正與40歲的大學同學相戀。

“長久人生的可能性是無與倫比的。”《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的作者Andrew Scott說。

Andrew Scott是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也是牛津大學萬靈學院及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成員。除了研究經濟周期、貨幣和財經政策,長壽也是他關注的社會趨勢。2016年,他和管理學教授Lynda Gratton 合著的《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一經出版就進入亞馬遜暢銷書榜,併入圍英國《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商業圖書獎。

“我們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接近百歲人生。”他在接受36氪專訪時說。

醫學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去年,《柳葉刀》(英國權威醫學雜誌)發布了一項包含195個國家的平均壽命預測性研究,研究預測,到2040年,116個國家和地區的壽命將會增加。其中,日本、新加坡、西班牙和瑞士的人均壽命會超過85歲,而中國在內的59個國家的人均壽命將超過80歲。

“到了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事。”這句話在長壽時代已經失靈,年齡有了新的意義。

人生階段不再有固定的年齡坐標,你不必因為年齡的焦慮在30歲成家立業、50歲兒孫滿堂。跨年齡交往也將成為常態。“如果代際間的差距消失,孩子將得益於年長者的指導;年長者與年輕人的相處將更加融洽。”Andrew Scott說。

另外Andrew Scott還提出了多段式人生的概念,他認為三段式人生(上學、工作、退休)終將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多段式的人生格局,它包含上學、就業、退休、學習、創業等各種可能性組合。而如何順利通過多個人生階段的過渡期,是長壽時代每個人必鬚麵臨的課題。“終身學習,並學會像年輕人一樣擁抱改變和體驗。”這是Andrew Scott想到的解決方案。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圖片來源:Pexels

“長壽時代”、“百歲人生”等類似概念的普及,讓很多人放寬了人生視角,從焦慮和急躁中逐漸解脫,發現了更多可能。

慢慢來才是人生的正確節奏?這很像長壽時代該有的人生態度,但也有人提出相反的看法:既然時間那麼多,生命不再短暫,看起來“明日復明日”的做法有了正當的理由。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度過“多出來”的人生?長壽會對家庭、工作、行業、城市,帶來什麼樣的變數?

對於這些問題,Andrew Scott 接受了36氪的專訪,並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以下是訪談部分(經過編輯):

活到100歲:如何維持不錯的生活質量?

36氪:當時是如何發現百歲人生這個趨勢的?哪個現像或細節打動你去創作這本書?

Scott:我在倫敦商學院授課,主要講經濟的未來趨勢。我觀察到人類長壽的趨勢會一直持續,很多現在出生的孩子都能活到100歲,由此就有了“百歲人生”的想法。

另外,一直以來,我對於老齡化問題的討論很失望。人們傾向於悲觀地認為人口老齡化將拖累經濟的發展,他們沒有看到背後的積極信號——老齡化的過程正在改變。有趣的是,這本書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共鳴。

36氪:人類的壽命延長後,年齡還能代表所處的人生階段嗎?像30歲結婚、50歲退休,這樣的時間節點是否變得更靈活?

Scott:現今社會常常強調人們的實際年齡,但從歷史上看,這種衡量方式並不常見。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人們都不知道自己多大了,因為他們並不清楚自己什麼時候出生的。人們主要通過人生階段的身份判斷自己的年齡,比如什麼時候為人父母,另外身體是否健康也是判斷年齡的訊號。

直到政府開始精確記錄每個人的生日信息,實際年齡才逐漸變得重要起來。並且,這樣帶來的後果是,社會因年齡而分隔,不同年齡已經與年齡主義的刻板印象聯繫在一起。不過,隨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愈發健康,這些刻板印象正在逐漸過時,人們的結婚年齡和工作年齡都越來越晚。因此,我們將會看到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的改變。

36氪:活到100歲的人生如何維持較高的生活質量?

Scott:今天,大多數孩子們都擁有真實的,生活到100歲的機會。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永葆健康,不過多數情況下,我們保持健康的可能性很大。

可悲的是,生命週期仍然存在。隨著年紀漸長,生命變得愈發脆弱,生活也會愈加艱難。比如,年紀越大得老年癡呆症的概率就越高。

許多科學研究都在努力探尋人類衰老的原因,其中很多研究認為,衰老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目前這些研究沒有落地的應用,因此還無法對抗衰老,但我們仍然有很多方法保持年輕,比如堅持鍛煉、健康飲食、保持精神活躍、尋找生活的目標等等。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圖片來源:Pexels

36氪:人類一直在探索生命延長的極限,目前的科技水平能支撐人類普遍活到100歲嗎?未來人類可能會活到200歲、500歲,甚至永生嗎?

Scott:科學研究最重要的使命應該是先延長健康的預期壽命時間,再去延長預期壽命本身的年限。假設現在人類的預期壽命是90歲,但我們只能健康地生活50年,之後便飽受疾病困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先讓這50年的健康時間延長到70年,然後再致力於將90歲延長到100歲。

現在有些人稱,由於科學進步,能活到500歲的孩子已經出生了。但我認為,由於人類遺傳的複雜性,很難延長這麼多年的壽命。但科學將對老年時期的生活質量有實質改善,這卻是值得期待的。

36氪:一直以來,都是有權勢的人更想永生,對於相對貧窮的人而言,可以共享長壽的紅利嗎?社會的貧富差距是否會拉大?

Scott:這確實是個真問題。因為目前來看,健康的不平等性正在增大。在一些國家,富人健康的時間正在延長,但貧窮國家的人們恰恰相反。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政策制定者不僅需要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還要改善環境和教育,緩解社會壓力。

36氪:長壽時代將對家庭結構和代際關係帶來什麼影響?

Scott:長壽時代的最大改變來自家庭形態——“豆竿家庭”將越來越多。從人類社會的歷史看,由於壽命的限制,四世同堂的機率很小,但同代人和兄弟姐妹相處的時間較長。因此家庭結構屬於扁寬型。隨著人類變得長壽,四世同堂的家庭會越來越多。家庭的形態將從寬變窄、由短變長,看起來很像瘦長的“豆竿”。這種改變也會引起代際間社會角色和責任的變化。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圖片來源:Pexels

多段式人生:如何適應新的變化?

36氪:你在書中說,三段式人生(上學、工作、退休)終將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多段式的人生格局。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嗎?如何處理多段式人生中的多個過渡期?

Scott:在20世紀前,人類社會只有兩種社會身份——孩子和成人。到了20世紀,隨著青少年和退休老人等年齡層的出現,三段式人生成為主流。進入21世紀,20多歲不結婚、延遲生育,或延遲承擔成人責任,這些都變得平常。隨之帶來的挑戰是人們要更善於應對變化。

但改變會是件很難的事,因為我們在保留舊身份認知的同時,就要開始不斷適應新的行為模式。

36氪:你的人生現在已經是多段式人生了嗎?

Scott:我覺得是的。我已經53歲了,並且應該還有20年的工齡。我正在為自己人生的下一階段做準備。事實上,在寫《百歲人生》時,我已經進行了一部分轉變。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必須進入新的學習領域,建立新的聯繫。

36氪:多段式人生會比三段式人生幸福嗎?

Scott:如果生活美好,那麼長壽必然是件好事,反之長壽會變成壞事。人類長壽以後,必須關注身體的健康並保持生活的目標感和參與感。未來我們都能活到100歲或者更久,三段式人生將不再適用。比如,你活了100歲但需要連續工作60年,這一定不怎麼讓人開心,那麼多段式人生就很有必要。

36氪:你在書裡提到“喜新厭舊”將成為人類的美德。為什麼?

Scott:“喜新厭舊”就是善於改變,這也是年輕人的特質,因為青少年更願意嘗試各種可能。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需要學著成為年輕人,像他們一樣擁抱變化和體驗。

36氪:既然人類變得更長壽,那麼我們能更隨意地做出人生選擇嗎?

Scott:可以更隨意做選擇,但這通常不是個好策略。壞決定帶來的影響是長期的,雖然活到100歲能有更多時間修復,但這種影響將持續更久。現在整個社會都不知道如何度過將來“多出來”的歲月,而上一輩的三段式人生,已經證明無法應對長壽時代。所以雖然隨意選擇很冒險,但敢於嘗試在長壽時代很重要。

36氪:在百歲時代,跨齡友誼將成為常態嗎?

Scott:三段式人生的一個問題是它讓年齡層之間的隔閡變得嚴重,特別是在西方。三段式的人生已經被安排得很清晰——受教育、工作、退休。在多段式人生中,人們擁有很多不同的人生階段的組合方式,這也為代際間更多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我希望是這樣的。作為人類,從不同視角認識他人能讓我們充滿活力。如果代際間的差距被彌合,孩子將得益於年長者的幫助和指導;年長者也能與年輕人相處得更融洽。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圖片來源:Pexels

從行業到工作:工作的方式變得多樣化

36氪:你在書中寫到,不久的將來人類仍然能做原創性的工作,但AI會掏空很多中間行業,如醫療、金融,所以AI對未來的工作有哪些影響?

Scott:如今AI正在讓很多人面臨失業,特別是中等技術及以下的工作。實際上,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但需要政策制定者創造更多更合理的工作機會,比如一些只有人機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不是只讓公司研發使人類失業的AI機器。人類最後能做的工種,肯定需要的是人的獨特技能。

36氪:人類進入長壽時代後,大公司的結構會如何變化?小公司會如何生存?未來的整個企業的生態系統會是怎樣的?什麼樣的經濟模式將成為主流?

Scott:或大或小的公司仍將存在,但自由職業者也會越來越多。未來在“為誰工作”方面,會發生很大變化。工作不再與公司強相關,工作的方式和麵貌變得多樣化。現在工作的目的更多的是賺錢,進入長壽時代後,你將拓寬工作的意義。在未來,學習充電、鍛煉身體或做義工都可以稱為工作,但這類工作可能無法給你物質上的獎勵。

36氪:如果人類的平均壽命達到100歲,養老基金的運作方式是否會因此改變?年輕人的養老基金繳存比例是否會因此上升?

Scott:20世紀出現了三段式人生,因此才誕生了養老金制度。它能為你順利從第二階段(工作)過渡到第三階段(退休)做好資金儲備。但如果進入多段式人生,你就得準備一份長期儲蓄,因為種種原因只有養老金是不夠的——比如你可能工作了幾年想休息、或者想重返校園、又或者想暫時把重心轉移到家庭,另外活得久了本來就需要更多的錢。好消息是,這份長期儲蓄的複利(利滾利)也會非常可觀。

36氪:人類的壽命在不斷增加,但是技術的發展會讓行業的壽命不斷縮減。那麼我們這代人應該如何做職業規劃甚至人生規劃呢?

Scott:更長的壽命和更大的技術變革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職業生涯的更多階段、工作的更多轉變,這就需要我們持續關注前沿信息,學會先發製人,留心潛在的變革並提前投資未來。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重新思考996:如果能活到100歲,你會重選職場之路嗎?

圖片來源:Pexels

36氪:產業變革會帶來城市的集群效應嗎?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

Scott:在今天這個時代,“匹配”變得日益重要。大家都想認識和自己相似的人,比如人們更願意與技能水平相當的人工作,和教育水平以及事業發展相當的人結婚,這將加劇社會的不平等並擴大城市的規模。在西方國家,以前年老的人要么留在鄉下,要么退休後搬到那裡。但現在更多的老年人繼續留在城市,年輕人的居住成本就變高了。目前中國還沒上演這一幕,但大概30年後也會發生類似的狀況。

36氪:照這樣發展,人類活到100歲或者更久時,會對地球的資源和環境造成哪些影響?以現在的地球來講,可以支撐我們這代人進入百歲時代嗎?

Scott:人類變得長壽沒有錯,但出生率也在下降,因此人口數量變化不大。環境問題關係全人類的命運,這和人口總數關係不大,但和中間階層的人數有關,因為他們比較依賴能源密集型產業,而這類產業對環境的污染較為嚴重。如果不改變這一點,那麼無論人口趨勢如何變化,地球都會遇到環境問題。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

「少數派的未來猜想」是36氪一檔關注科技、小趨勢的全新欄目。在這裡,我們會採訪擁有聰明大腦的少數派,深入解讀他們對未來的猜想。雖然少數派們的面孔不一,可能是書籍作者、創業者,也可能是科研領域的行業專家。但相同的是,不論是大數據、雲計算、還是無人駕駛和5G,他們預測未來趨勢的靈感會在這裡閃光。

「PS: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與最前沿的科技、最新的商業模式、以及未來的趨勢變化息息相關,並且正在尋求報導,歡迎聯繫我們(聯繫人:秘叢叢 micongcong@36kr.com,請附上公司相關資料)。

另外,如果你願意業餘時間做一些上述方向的編譯工作,成為36氪《少數派的未來猜想》欄目的一名志願者,也歡迎聯繫我們(聯繫人:秘叢叢 micongcong@36kr.com,請附上簡歷),我們會為成功入選者不定時放送獨家福利。」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