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家醜外揚 從家人對立到彼此理解

小學生子翔(右)在「渴望被愛與自由的寵物夢」系列,如願到飼養寵物的家庭生活,卻也感受到其中的辛苦。(公視提供)
小學生子翔(右)在「渴望被愛與自由的寵物夢」系列,如願到飼養寵物的家庭生活,卻也感受到其中的辛苦。(公視提供)

親子實境節目《換個爸媽過幾天》,以素人青少年為主角,呈現常見的親子溝通問題引起討論,由公視節目部兒少組提案企劃,製作人傅偉智以自身經歷為靈感,將「更換爸媽」的想法付諸行動,希望透過易子而教的方式改善親子關係。初期因題材敏感,遭受不少家長質疑。

傅偉智坦言:「爸媽們大多覺得節目這麼做是打臉父母,或是小孩去別人家幾天能產生什麼改變?」身為2個孩子母親的兒少組長舒逸琪,期待解決教養問題,卻也對節目的高難度憂心:「以往兒少節目也曾帶孩子去別人家住,卻單純僅止於體驗。這次開宗明義想解決衝突,問題尖銳,還得打破華人社會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呈現家人對立狀態,過程產生很多討論與爭執。」

傅偉智費時4個月田調,邀請身心科醫師馬大元、心理師趙奕霽組成團隊,全程協助企劃、參與討論。他參考新加坡亞洲新聞台《Don't Kid Around》系列影片中,醫師從旁分析幼兒行為的方式,將節目結合實境拍攝與棚內討論,增加親子溝通,促進彼此理解。

親子實境節目《換個爸媽過幾天》以素人青少年為主角,呈現常見的親子溝通問題引起討論。(公視提供)
親子實境節目《換個爸媽過幾天》以素人青少年為主角,呈現常見的親子溝通問題引起討論。(公視提供)

 

節目製作細節複雜,過程中需不斷溝通評估,從企劃至首播費時1年8個月。團隊先歸納國小、國中、高中3個年齡層父母常見困擾,如:孩子做事拖延、手機成癮、情緒管理等議題,每系列有3集、2組個案,共製作3系列。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圖耳根清靜 父母急報名送孩子住別人家
一天打超過9小時手遊 其實孩子都有聽進去
時而交鋒時而淚流 棚內錄影成家庭心理治療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