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唸「監介」 民眾批教育部「積非成是」

尷尬唸「監介」 民眾批教育部「積非成是」

「尷尬」兩字,常常被開玩笑唸成「監介」,不過,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最近新增,尷尬又可以唸做「ㄐㄧㄢㄐㄧㄝˋ」,不少民眾聽了一頭霧水,國語老師也認為,尷尬在古時候的確可以唸成監介,但從古代就非常少用,教育部這麼做,將增加教學困擾。

這下真的尷尬了,尷尬2個字,以前不少人開玩笑,有邊讀邊,唸成監介,沒想到教育部國語文辭典修訂本,新增又音,監介的讀音,竟然變成對的。

民眾:「ㄐㄧㄢㄐㄧㄝˋ以前不是錯誤的唸法,以前大家都覺得,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就唸ㄐㄧㄢㄐㄧㄝˋ,(結果教育部居然把它編入字典)啊。」

民眾:「不好吧,積非成是。」

尷尬念成監介,而且仔細看,尷尬和狼狽竟然是相似詞,更令人百思不解,不過國文老師,翻開形音義字典發現,尷尬在古時候,的確可以念成監介。

高中國文老師段心儀:「尷在古代形音義大字典裡面,是出現在這裡,是尲的俗字,尬這個字,它在這裡在古時候是介聲。」

不過這樣的用法,從古代就很少用,老師強調,還是要念成尷尬,只是之前教育部才說,牛仔褲要念牛ㄗˇ褲,還有西門ㄉㄧㄥˉ、西門ㄊㄧㄥˇ,已經讓不少學生傻傻分不清,現在又多了尷尬和監介。

高中國文老師段心儀:「學生今天看到ㄐㄧㄢㄐㄧㄝˋ兩個音,他並不會去查形音義大字典,原來古代有這樣的音,他只會想到,原來有邊讀邊是對的,所以以後我都可以有邊讀邊。」

國語辭典總編輯許學仁:「老師不習慣,是因為老師可能養成階段,我們提供訊息不夠,辭典提供的是一個語言的訊息。」

教育部表示,字的讀法歷史上各有不同,老師教學時必須釐清,但學生考試時,如果寫成監介,到底算對還是錯?徒增教學困擾。(民視新聞林嘉玫、胡希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