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喬談美中台》兩岸因這事難建互信 成功威懾要有這3要素

對於應對中國進犯的嚇阻能力,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尹麗喬1日強調,成功的威懾要具備傷害力、傷害決心及信任3個要素。他亦稱,中國對「台獨」定義模糊不清,又經常傳遞混雜訊號,使得兩岸難以建立互信,也讓台灣和美國難以維持現狀。

台灣勵志協會(TIA)1日舉辦座談,邀請尹麗喬(George Yin)談論我國新總統賴清德就職後的美中台關係。他提到,我國1月13日投票日至5月20日就職、5月20日至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11月5日至2025年1月20日美國新政府上任是3個觀察的轉變時間點。

尹麗喬說,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年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上進行「拜習會」,而中國一再強調「舊金山願景」,顯示中國希望與美國關係和緩,加上習近平面臨中國國內許多問題,所以5月20日前局勢相對和平。

賴清德就職後,中國5月23、24日在台灣周邊進行「聯合利劍-2024A」軍事演習。尹麗喬表示,中國對「台獨」定義模糊,像是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5月15日宣布制裁5位「台獨」名嘴,電視節目主持人劉寶傑也在名單中而令人詫異。此外,中國也常送出混雜訊號。

<cite>20220803-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3日傍晚搭乘專機離台。(顏麟宇攝)</cite>
20220803-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3日傍晚搭乘專機離台。(顏麟宇攝)

2因素使兩岸難建立互信

尹麗喬稱,上述2個因素讓兩岸難以建立互信,「中國自己創造很大的問題,紅線一直移動」,且經常釋出混雜訊息,導致台灣和美國難以維持現狀。他強調,維持現狀有國際權力平衡層次,應思考「動態的維持現狀」,因為不可能都保持不動。

2022年,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中國隨後進行繞台軍演,因此部分人士批評裴洛西來訪,使得現狀改變。尹麗喬告訴《風傳媒》,裴洛西來台是表現對台灣的支持,不是要改變現狀,但也給了中國機會,藉此操作。

另外,習近平和我國前總統馬英九4月10日在中國北京進行「馬習二會」,且習近平提出「四個堅定」,其中均稱「中華民族」,有人認為從「一國」變為「一族」已有讓步。尹麗喬認為,這只是用「中華民族」重新包裝「九二共識」,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要釋出善意也有點難。

談到威懾,尹麗喬強調,傷害力、傷害決心、信任是嚇阻成功3要素,其中傷害決心就是要讓對方認知會遭到反擊,信任則是不讓對方感到窮寇莫追,並以二戰日本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為例,當時日本認為美國的經濟制裁只是開始,之後可能會有軍事行動,就先發制人攻擊珍珠港。

<cite>美國前總統川普。(美聯社)</cite>
美國前總統川普。(美聯社)

藉此機會強化台美關係

尹麗喬坦言,戰略清晰能讓美國協防台灣決心,卻會影響美國和中國之間的信任,因中國會認為這是在虛化「一個中國」。他提到,拜登曾數次表明會協防台灣,之後幕僚又說美國立場沒有改變,即維持戰略模糊,所以拜登似乎是採取「模糊的戰略清晰」。

尹麗喬亦稱,再次參選的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周邊團隊對中國仍是強硬態度。對於川普若上台,是否會延續「模糊的戰略清晰」,尹麗喬回覆《風傳媒》,如果川普說要協防台灣,自己不會太認真看待此說法,因為川普具「個人特色」,不像拜登是傳統政治人物。

尹麗喬也說,若川普回鍋當美國總統,可能不會繼續,或是弱化拜登政府主張的「護欄」(guardrails)。他表示,跨大西洋關係強健的情況下,才能合作禁止高科技產品出口到中國,而兩岸議題已是國際議題,如果沒國際幫忙,台灣難以獨立抵禦中國壓力。

不過尹麗喬提到,川普任內對台灣軍售較放得開,是對台有利的部分,而拜登與川普在較勁對抗中國力道強度,台灣應從中思考如何強化與美國的關係。此外,他認為,中國與俄羅斯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因中國擔心被俄羅斯入侵,現在俄羅斯低頭有求於中國,心裡也不平衡。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