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坦雅胡忘記了對賴清德的建言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曾訪以色列。在一場交流活動中,以國總理尼坦雅胡表示:「關於中東情勢,以國不相信靠一紙協定就能確保和平;唯有透過與周遭各國人民合作、相互瞭解,才能確保和平。」這段往事,賴氏在2021年底台北一場活動中以副總統身分公開透露,並直言讓他很感啟發,認為可適用到兩岸關係。
筆者當時亦在現場,親聆「台獨工作者」口出此言,簡直耳目一新。隔天未見藍媒稱讚、綠媒抨擊,全國一片沉靜,也讓我至感「啟發」!
以國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的戰事,迄今硝煙不止。目前雖然美國促成雙方停火會談,但以國持續空襲迦薩重城拉法(Rafah)。日昨G20外長會議支持「兩國方案」,可是以國總理尼坦雅胡滅哈的態度強硬,美國總統拜登甚至曾私下對尼氏爆出粗口。
除了美國以外,另一大國對以色列也至為感冒,就是中國大陸。1948年以色列建國,中華民國率先於隔年(1949)承認,並支持其加入聯合國。然而,當國府撤守台灣後,以國卻基於國際現實考量,轉而承認北京。可是,中共一直到1992年才與以色列正式建交。
中國遲未與以國建交,主因自居「第三世界領袖」,不願得罪「亞非拉兄弟」中的阿拉伯國家。8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對於以國軍事科技至感興趣。加上當時中蘇交惡,以國逐漸取代蘇聯成為大陸軍經合作的主要對象。截至2022年,中國是以國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貿易夥伴。
可是上述的密切關係,現已逐漸疏遠。去年10月哈瑪斯襲擊以國之初,大陸拒絕譴責,反而後來隨著戰事發展,多次批評以色列。外長王毅並曾先後向沙烏地與土耳其外長電話,批評以國空襲「超出了自衛範圍」,譴責「對迦薩居民集體懲罰」。
以中失和,主要原因在於美國橫行全球的抗中政策。如前所述,軍事科技聯繫,一直是以中兩國關係的核心要素。由於以國當時尚無科技投資監督制度,陸商投資以國科技行業甚多,其中不乏與大陸官方關係深厚之華為與中興通訊。然而其後美國逐漸干預,例如1999年以國擬向大陸出售獵鷹預警機(Phalcon),後遭美國施壓告吹。2004年大陸要求以國將出售的Harpy戰鬥無人機升級,也被美國攔阻。
美國近年科技抗中後,要求以色列積極配合,尤其防止中國參與以國AI相關科技。北京被逼之下宣布以色列任何限制舉動都是中以關係的「關鍵測試點」,但以國政府置之不理。北京今日反嗆以國,只是剛好而已。
中東和平問題牽涉萬端,困擾了人類數百年。以色列也從科技強國變成夾在美中之間不討好、國際愛恨交加的中東獨行客。目前中東衝突逐漸限縮在伊朗、美國與以色列的對抗上,其餘如沙烏地阿拉伯等主要海灣國家,則多在追求「後阿拉伯之春」的和解氛圍,建立「後石油時代」的經濟布局。以國總理尼坦雅胡罔顧世局的多元發展,仍陷在往昔舊的思維裡打轉。迦薩戰火未熄,舉世怒火已燃,以國的國際身影越發隱黯。
雖曾並列「國際孤兒」,以色列勝過台灣的優勢很多。可是即令如此,也不宜執著一己之見,昧於國際現實。尼坦雅胡今日所為,跟他當年對賴清德所言「與周遭鄰國人民合作,確保和平」完全背道而馳。看看今日以國窘境,對照嚴峻的金廈對峙,目前沉默的賴總統或許心中在想:「尼氏說到卻做不到,等我做給你看」。果若如此,則是台灣之福、兩岸人民之福。(作者為前大使、清華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