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不正義 「嚴重國安問題」

【記者郭玉屏台北報導】居住正義是要讓人民「安穩居住」的權利,獲得充分保障。而在蔡英文總統執政將近7年之下,居住正義淪為華而不實的口號,年輕人依舊買不起、租不好。立院國民黨17日召開記者會,揭露蔡政府居住正義政策,包括20萬社宅興建、包租代管、租金補貼等,沒一項政策達標,居住正義淪為華而不實口號,台灣年輕人放棄買房夢想,現在租房都委屈,居住正義,根本是居住不正義!

總召曾銘宗說,2012年1月5日,還未當選總統的蔡英文在臉書上寫著:「這四年你過得好嗎?你買得起房子嗎?油價、奶粉、泡麵、學費一直在漲,你受得了嗎?你找到你想要的工作嗎?你的薪水有增加嗎?」原來,蔡英文總統早在2012年就知道,在她的執政下現況,真的非常有眼光!

蔡英文總統在105年雙十國慶日演說,指出「年輕人憂慮房價太高、負擔太沉重,我們便著手辦理社會住宅,預計8年辦理20萬戶。台灣會跟許多先進國家一樣,變成一個社會住宅普及的國家。」曾銘宗質疑,蔡英文總統做到了嗎?結果是跳票、跳票、跳票。

111年1月11日,媒體報導指出,擁有91房大戶,4年只繳4萬元稅金,後來該醫師包租公補稅212萬元,下波鎖定囤房中戶。曾銘宗指出,這就是在蔡英文總統執政底下,所發生的事情,為何房屋持有稅這麼低?這是什麼社會?這是什麼政府?

蔡政府執政快7年,從105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從39,213元,到111年41,357元,7 年間增加2,144元,平均一年增加306元,曾銘宗要問問蔡政府,你要年輕人如何買得起房子?居住正義根本就是空的。在根據111年度全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及個人歸戶統計資料顯示,擁有3戶以上者36,707人,佔6.9%;10戶以上者1,659人。這就是蔡政府執政之下的居住正義,應該重新定義為「居住不正義」!

書記長謝衣鳯表示,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推動居住正義政策,行政院在2017年3月6日核定「社會住宅興辦計畫」共8年,目標在2024年達成政府直接興建12萬戶及包租代管8萬戶,合計20萬戶的社會住宅。但是到了2023年2月28日為止,已經完工的社會住宅,僅佔14%(17,791戶),包租代管達到76%(61,132戶)。謝衣鳯質疑,蔡政府社宅執行率這麼差,難道要把爛攤子留給下一任新政府收拾?

此外,根據主計總處與內政部資料顯示,從106年2月起,租金指數逐年攀升,到了今年3月租金指數為103.25,創下歷年來新高。謝衣鳯分析,如果國人對社宅有信心的話,為何房租指數會越來越高?

其次,再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資料顯示,住宅價格指數從2017年第三季到去年第三季都呈現攀升。謝衣鳯分析,住宅價格影響的要素,有很大的比例是在利率,利率上升,住宅價格指數就會降低。但從去年開始,利率提高但住宅價格並未降低,原因在於建築成本提高,使得建築剛性價格無法下降。也因此,蔡政府的打房辦法,對居住正義完全沒有幫助。

謝衣鳯指出,房價所得比從106年第一季9.24,到111年第三季上升為9.80,換言之,年輕人要不吃不喝9.8年,才能買得起房子。蔡政府推出的社宅政策,根本就劃錯重點,在建築成本提高逐年攀升下,根本拿不出辦法來因應,這要人民又何能相信,蔡政府的居住正義?

副書記長吳怡玎認為,居住正義不正義,已經不是社會問題,甚至是國安問題。尤其現在少子化問題嚴重,年輕人不敢、不願意成家生小孩,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甚至連租個房子,都要再三盤算。

吳怡玎說,只要房價愈高,台灣生育率就越低。蔡政府說要打房,2023年的房價所得比將近20,等於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購買到房子。比較鄰近日本,房價所得比僅台灣的一半,而美國也只要1/4,由此可見,台灣年輕人要買房,是多麼遙遠,甚至大部分已經放棄買房夢想。

而放棄買房的年輕人,將目標放在社會住宅。蔡政府一上任就告訴國人,8年要增加20萬戶社會住宅,但到目前為止,實際、真的可以入住的社會住宅,只有2萬4千戶,達成率僅12%。再從2萬4千戶當中區分,真正由中央完成的社宅,不到3千戶。

吳怡玎認為,蔡政府美化、灌水社宅成績,將規劃中高達6成的社宅,事實上連發包都還沒有,而蔡英文總統剩下不到一年時間,這就是民進黨政府的居住正義。

除了社宅,蔡政府推出包租代管政策,5年要達到45萬名房東加入,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僅有5萬4千多戶,甚至還出現灌水現象,同一名房東、同一處物件,房客甲搬入再搬出,房客乙再搬入,在帳面上數字算兩戶。蔡政府的居住正義根本就不及格。

吳怡玎強調,蔡政府推出的300億元租金補貼政策,去年原本預計發出50萬戶租金補貼,結果發不到30萬戶。今年新任的內政部長林右昌說,因為房東不願意曝光,所以不用再要求提供房東身分證字號,只要房東姓名,就可以申請租金補貼。吳怡玎質疑,那麼以後公投連署,是不是只要簽名就可以了呢?蔡政府的居住正義七稀八落,居住到底正不正義,國人自有公評定斷。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