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照護成亮點,台灣爬過疫情高峰!那下一步呢?

謙卑總是好的,但還是充滿感動!台灣爬過了這波疫情的高峰。 

台灣始終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或許心有不甘、或許搞不清楚狀況⋯⋯在大家委屈調適、配合之下,從4月初開始,讓居家照護成為這波度過疫情最大的亮點!不只保全了醫療量能,也實質減少因為醫療崩壞所可能導致的超額死亡。

然而隨著累計確診人口比例的上升,攀過了高峰,經歷了許多的波折、做了很多調整,但重要的是,我們的下一步呢?

居家照護成為這波度過疫情最大的亮點!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居家照護成為這波度過疫情最大的亮點!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共存後,說好的流感化呢?

再怎麼不願意,我們都共存了。但說好的流感化呢?準備好了嗎?你同意朋友、同事,在確診時在你身邊嗎?你同意醫院裡,包括隔壁床的病人或家屬、照顧你或家人的醫療從業人員,確診時提供服務嗎?或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選擇不知道,甚至保障不揭露!但大家不習慣轉的太硬,還是分階段來吧。

首先,有人建議解散指揮中心!個人以為降至三級開設,由疾管署長指揮即可。以監管本土重症及死亡個案、重大群聚事件、降低境外移入風險、提供專業意見、整合政府資源供行政院參考為目標。取消長達兩年多的帶狀節目,以新聞稿取代。

其次,將新冠肺炎降階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這是必然的趨勢,伴隨免除篩檢、診斷、隔離等一系列措施,僅保留通報重症收治個案。於是乎不再有隔離限制、居家照護的階段性任務也解除、

除特殊入境檢疫需求之外,集檢所/旅館也降載至解編。

如果有人在重獲自由空間、卸除政府權力時有一點喜悅,請別忘記配套措施個人要承擔的成本。大家有責任保護自己,但沒有權力去苛求別人!當社會面共存時、政府有責普及廉價家用快篩,但別忘記自費購買。

家用快篩確診流程光榮退場,再次回歸PCR確診流程。確診的目的在於降低重症風險和早期使用藥物,凡沒有使用抗病毒藥物適應症者,或許也沒理由使用PCR,顯然的,其他需要PCR的理由,會是自費的選項。為了協助醫療決策和分流,鼓勵各級醫療院所必要時依醫師裁量使用醫用快篩。

醫療量能〉以收治獎勵代替公告徵收

新冠肺炎醫療費用回歸健保大水庫支應,仍應逐月逐季監控費用,以免點值崩跌,再度委屈醫療院所和醫事人員;並考慮提供特別預算額外財務奧援,避免重症個案成為人球,尤其突顯健保合議制度之惡:協商人前手牽手,收治幕後你推我!

醫療量能的整備改以收治獎勵代替公告徵收,除相關健保申報之外,給予外加津貼來鼓勵協作收治,以誘因來提供選擇,而非以攤派來製造卸責!因此,未來的特別預算將支應醫用快篩(試劑、檢驗費)、PCR(採檢、檢驗費)、通報個案相關費用(醫事人員津貼、醫院收治獎勵⋯⋯)、防疫物資(PPE等)⋯⋯否則又將成為健保核減、攤扣的重大因素。

當然,疫情的發展仍有不確定性,新的變種病毒也可能導致另外一波的威脅。未來因應疫情仍可調升指揮中心層級、擴大特別預算之公費支應範圍,畢竟大家都熟悉了滾動式調整。

最後的重點是時機!常常對的人、事、物,在不對的時間出現,還是枉然。這考驗著主事者的智慧與溝通的能力。讓我們繼續攜手努力,改寫這一段負面的集體記憶。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打造防疫滯洪池,迎戰Omicron確診大浪
降低社會流動!以科技防疫抓出官方確診以外的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