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山野搞鳥事 黃柏鈞拚復育

中國時報【(執筆:楊舒媚)】 不知是不是和他父親知名算命老師黃友輔,常在電視上教觀眾要常微笑才會「開運」有關,黃柏鈞迎人也總熱情、樂觀。 黃柏鈞曾是馬英九競選總統團隊幕僚,但不太受得了得拿兩支手機,一手接老闆電話、一手接記者電話的日子,選擇離開惱人的政治,到叢林野山間搞「鳥」事,擔任中華鳥會祕書長。 「台灣藍鵲茶」是他發想出來的。黃柏鈞說,「藍鵲為台灣特有種,有『巢邊幫手』之稱,生孩子時『大家都會來幫忙』,還有,『聚在一起的時候很吵,跟台灣人很像,哈哈。』」 黃柏鈞在張聖琳協助下引入「里山倡議」概念,在坪林共同做起「藍鵲茶革命」,他表示,其實就是在地景保育和社區經營之間找到「一點平衡」。在坪林茶園,黃拿起茶農打造的藍鵲鳥木雕,「看,這很有趣,只靠藍鵲鳥嘴尖,木雕就可以在手尖立起飛翔,這就是『一點平衡』,在各種力量間,找到支持巧妙平衡的『那一點』。」 為了維持坪林茶葉產業與環境間的「一點平衡」,黃柏鈞提出四項原則,一是現有的茶園面積不可以擴張,企業認養茶園,必須以「面積」而非「產量」認養,即茶園產多少收多少,如果天候不良產量不夠,就得認了,才不會逼得茶農為增加產量得用農藥;二得符合坡度;三是必須植被;四是一定要友善耕種。 黃柏鈞說,由一點平衡、四項原則出發的「藍鵲茶革命」,做的不只是棲地保育、農業生產與居民參與,很重要的是,它還在為長期被汙名化有農藥、不乾淨卻代表台灣的「茶文化」做地景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