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意古美術舉辦張炳煌書法大展 詮釋佛說、禪意及文人風骨
記者鄭松維∕台北報導
書法家張炳煌於8月25日到9月25日,在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8-4號居意古美術,舉辦「乘興而來─張炳煌書法大展」,展出近五十幅揮毫作品,張炳煌以不同的書寫字體,分別詮釋「佛說」、「禪意」及「文人風骨」等古代文人書齋的文詞字句,藉古典詩韻與筆墨意趣相融,展現歷代書法千變萬化的藝術之美。
前中華民國漫畫學會理事長金開鑫觀賞張炳煌書法《乘興而來》(攝影∕記者鄭松維)
張炳煌,1949年生,字子靖,現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教授兼文錙藝術中心及書法研究室主任、中華民國書學會會長、國際蘭亭筆會會長。從1981年起,在電視節目上主講《中國書法》及《每日一字》節目揮毫示範前後長達二十五年,在日本、臺灣及南洋各地舉行過個展十餘次,是推動台灣書法的先驅者,對漢字文化圈的華人文化極具影響力,於海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去年更榮獲日本外務省贈送文化交流表彰狀。
張炳煌浸淫筆墨之間超過六十載,擅長各體書法,楷書典正端莊、行書瀟灑飄逸、隸書古樸淳厚、草書縱橫奔放又不失法度,可謂千變萬化,透過不同的書法字體呈現古聖賢的名言佳句、古文詩詞的無窮意境,將書法藝術融入生活。此次展出的作品文詞字句中,分為三大主題,一、佛說,二、禪意,三、文人風骨,每件作品都深刻地表達出文人胸襟的高尚氣節。
【佛說】:此次收錄多幅金剛經、弘一法師等佛家經典語錄,如:「合掌」,弘一法師認為:「拜佛,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合掌,不是雙手作秀,而是恭敬萬物。」;又如佛法常講的「與佛同行」、「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智不語,大喜無聲。」人到了一定境界,自然看透個中道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些經典語錄不僅讓大家看見張炳煌的蒼勁有力的書法字體,更讓人了解到弘一法師等佛家與世無爭的人生智慧。
張炳煌浸淫筆墨之間超過六十載,擅長各體書法。(攝影∕記者鄭松維)
【禪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往往都需要有高人指點迷津,杭州靈隱寺內便掛了一副流傳千年的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通俗易懂的文字,卻蘊含中國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處世態度。不如意是人生常態,而「半稱心」並非消極無奈,而是一種豁達與智慧。是胸襟寬廣,是澹定從容的處世哲學,極富禪意。「此生只願作閒人」,沒有太多野心,不與俗世紛爭,就如同張炳煌老師只願一生專注在寫書法、推廣書法藝術之上!
【文人風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作品更節錄許多重量級古代文人詩詞,反映出文人含蓄堅毅的氣節,其中像是此次主題「乘興而來」出自南宋四大詩人范成大的《巾子山又雨》,「如今只憶雪溪句,乘興而來興盡還。」寫出文人豁達的情性。又如唐.白居易〈將歸一絕〉詩:「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甕醍醐待我歸。」所提到的「醍醐」,比喻美酒,同時也是佛教比喻最高妙之佛法或智慧,如「醍醐灌頂」灌輸智慧,使人得到啟發,徹底醒悟。
居意古美術的展場以文人空間為主軸,雅致的陳設與行雲流水的書法相互襯托。(攝影∕記者鄭松維)
還有出自宋代蘇東坡的詩句「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及「且趁閑身未老,得浮生一日涼」,體現一種超然物外的處事態度,笑看人生活出真我,正是人生最高境界地。居意古美術的展場以文人空間為主軸,雅致的陳設與行雲流水的書法相互襯托,彷彿遊走在古人書齋之間,盡顯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之趣,更表現出書法和生活融而為一的品味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