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排灣.魯凱服飾展 跨域合作見文化美

【喀什(鄭志成) 屏東市】 2017-09-03 優美的排灣古調,為屏東美術館舉辦的「Samiyang愛美麗,讓針線慢慢說」服飾展,揭開序幕,屏東縣政府首度跨域合作,整合縣內霧台、三地門與來義等原鄉微型博物館,向社會大眾介紹屏東排灣與魯凱族的衣飾工藝,包括服飾、頭飾與配件,以及屏東北中南地區的服飾差異。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長 吳錦發: 我們把原住民六個館,就是以文化處的排灣雕刻館,連了5個地方的文物館,把它聯合做一次展覽,把原住民,屏東原住民的服裝風格,把它呈現出來,以前服裝的老件和新的創作的老件,由阮志軍老師設計起來,把它全面地展現出來,然後把它不同的風格的服裝,織繡的美來呈現出來。) 學服裝設計的獅子鄉青年阮志軍回鄉9年,努力為排灣族傳統服飾找回文化連結,大約從3年前起,他開始蒐羅各區服飾的特色,發現屏東縣的排灣族大致可分北排、中排、南排等三大區塊,從北排到南排,不但顏色逐漸鮮豔,珠繡、織繡或貼布,各區也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服裝設計師 阮志軍 排灣族: 排灣族跟魯凱族工藝技術,就是珠繡,都知道,珠繡是現在最常看到的,然後再來就是貼布繡,貼布繡大概也聽過,然後再來就是線繡類的,線繡,大家最知道的應該就是十字繡,然後再來一個還有叫織布,這四類工藝是我們,整個排灣族跟魯凱族四大工藝技術,那這個工藝技術,它現在呈現出來的樣子,就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分。) 阮志軍表示,在祭典、婚禮等特殊場合穿著的「盛裝」,是排灣魯凱最具代表的服飾,彰顯了著裝者在社會組織中的身分、地位,魯凱與北排灣族目前盛裝慣用工藝為「綴珠繡」,中排灣是「綴珠繡」、「十字繡」與「織布」,南排灣則以「貼布繡類」為主,但相較數百年前的服飾,過去的編織技術仍較現代來得細緻。 (服裝設計師 阮志軍 排灣族: 以前在做衣服,其實它是一種情感的傳遞,所以並不要求說,我這件衣服要什麼時候完成,它可以慢慢繡,那這個繡的部分,可以從老的地分看出來,它的精緻度跟現在精緻度的差異,我認為古老的東西,我們只要不去量化,一定可以繼續延續,因為我們所有的物件幾乎都量化了,我講的量化就是價格,都會貼標籤。) 展出的屏東排灣與魯凱族各類盛裝、珍貴服飾老件與頭飾、配件,不僅呈現豐富美麗、品味絕倫的物質文化,更看見服飾在時代變遷下的演變,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排灣、魯凱族豐富細膩的工藝技術。 [原民台新聞影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