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智慧農校風土祭 青銀共創秀成果

屏東首座以舊校舍活化的屏東智慧農業學校,將展開為期3周「南方風土祭」,呈現陪伴青年投入地方創生成果。(林和生攝)
屏東首座以舊校舍活化的屏東智慧農業學校,將展開為期3周「南方風土祭」,呈現陪伴青年投入地方創生成果。(林和生攝)

屏東智慧農業學校是屏東首座以舊校舍活化的青創場域,今年結合教育部設立「南區青聚點」,擴大成嘉南高屏澎等區青年伸展台,透過多場地方創生培力工作坊、青年小聚及工作假期等活動,盼捲動更多人才投入,奠定成為南區青年專屬的交流場域。

過去的南華國小受到少子化影響,裁併校後由屏縣府規畫作為智慧農業學校,與產學界攜手導入AI科技,培育無人機機師、規畫南區最大無人機考照場所,並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工具,提高種植及養殖效率,達成青銀共創產業理念,啟用不到1年,已累積超過4萬人次造訪。

屏縣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長黃鼎倫表示,智農小學即將開園滿周年,這周末起將展開為期3周的「南方風土祭」,藉由匯聚南區各地的風土聲景、展出陪伴各地青年成長的「風土信物」,讓實體展品呈現南區青聚點陪伴青年投入地方創生的成果。

此次成果展將精彩呈現南區地方特色,以海味周、城鄉周、斜坡周等主題活動,詮釋南區多元樣貌的文化與物產,閉幕活動更邀集屏東9校高中職及大專院校熱音社共同加碼演出,以音樂震撼整個南區,用青春致敬這一畝南方土地,捕捉最南的活力與產地青年生活風景。

屏縣府青年事務科長黃韋仁表示,除了南華國小成功華麗轉身外,去年同樣因生源不足遭裁併校的佳冬鄉大新國小,也透過空間再利用,開設青銀共創課程與市集,未來因應屏東超高齡社會來臨,期盼發展成為照顧服務學校,培養更多長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