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來義鄉來社及瓦魯斯溪上游砂 調查及監測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在來義鄉來社及瓦魯斯溪上游進行砂調查及監測。(記者鄭伯勝翻攝)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在來義鄉來社及瓦魯斯溪上游進行砂調查及監測。(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東縣來義鄉來社及瓦魯斯溪自莫拉克風災後一直是屏東的易致災區,屏東縣政府因此於瓦魯斯溪與大後溪匯流點、來社溪與內社溪匯流點及溪流旁重要聚落點位設置監控點,並自今年五月架設水位、流速及濃度儀器,分析河道疏砂量及土砂殘存量,計算河道土砂收支,目前儀器訊號穩定,後續縣府團隊將持續進行監測,並滾動式檢討調整治理方針,盼提升溪流周遭社區之防洪能力。

縣府水利處表示,經彙整二00四年至二0二一年降雨量與崩塌面積等資料,二00八年因莫拉克颱風造成崩塌總量達到一0三九萬立方公尺,及二0一六年降雨量達五二七九mm,崩塌總量三八六萬立方公尺,崩塌總量開始逐年下降,自然植生復育速度已大於新增崩塌。

為此,水利處在監測瓦魯斯溪與大後溪匯流點、來社溪與內社溪匯流點及溪流旁重要聚落點位時發現,瓦魯斯溪土砂殘存量約四八三萬立方公尺,大後溪殘存量約一一六萬立方公尺,兩者的土砂殘存量影響大後聚落。此外,來社溪土砂殘存量約二五三萬立方公尺,內社溪約十一萬立方公尺,對於下游來義東、西聚落衝擊較大。

水利處指出,對於來社及瓦魯斯溪野溪淤積量達八六四萬立方公尺,縣府團隊將持續辦理清疏,藉以改善水流亂竄不定及河道穩定性,亦可增加河道囚砂率,避免大量土砂被帶往下游而致災,後續將持續進行監測,以利擬定流域之治山防災、復建、治理及規劃之參考依據,以保障流域內居民身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