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520/打造文化永續.世界台灣 帖方應有創新思維

準總統賴清德競選時拋出「文化政策」,提出兩大承諾、八大主張,誓言讓文化永續,讓台灣成為「世界台灣」。(劉玉秋 攝)
準總統賴清德競選時拋出「文化政策」,提出兩大承諾、八大主張,誓言讓文化永續,讓台灣成為「世界台灣」。(劉玉秋 攝)


準總統賴清德選前端出包括逐年提高文化預算及落實《文化基本法》等「兩個承諾、八項主張」文化政見,期許打造「文化永續、世界台灣」願景。口號喊得漂亮,但文化界更期待的是新政府能持續厚實文化底蘊,尤其面對台灣在新的國際局面上受到的矚目,更應該有新的思維和手段,打好文化這張牌!

準總統賴清德即將率領團隊於520上任,由於準副閣揆鄭麗君、過去曾擔任過文化部長,又是賴清德競選總統時的國家政策藍圖召集人,檢視賴清德端出的文化政策牛肉,大致延續過去主軸:如加強台灣主體意識、壯大台灣文化內容、讓台灣文化走向世界等。對於賴清德喊出的打造「文化永續、世界台灣」願景,文化界相當樂見並多所期許。

重新盤點資源 提出新因應機制

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陳錦誠指出,藝文界在選前就曾呼籲,不論誰執政,都應該尊重文化基本法中第22條的規定,每四年召開一次全國文化會議,並落實會議中結論,在新執政團隊上任,希望也能持續遵守。

對於如何推動「文化永續」,陳錦誠認為,最重要還是要重新回頭檢視相關政策與資源,提出更適切的回應機制。陳錦誠:『(原音)文化要面對文化的永續、文化的發展,跟掌握到新的趨勢去發展,這本來就是在對永續發展當中裡面,它本身就含有很多在穩定中求變化、求改變的狀況,所以我覺得在談文化永續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呼籲說,你必須先在每一個政府⋯⋯他既然有新的政務官上台,他應該去尊重,要去檢視相關的政策計劃跟資源分配的措施,然後他才能擬定一個回應的機制。』

談到走向世界,陳錦誠也認為要盤點基礎面上的不足。他指出,這幾年文化部的預算每年確實都增加,但卻沒有明顯反映在對表演藝術的支持上,特別疫情之後到現在,台灣表演藝術團隊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榮景,頂多是持平,甚至減損,此時若沒有足夠經費支持,一旦表演團隊散了,能量就很難在聚集其起來。

陳錦誠強調,要讓台灣表演團隊走向世界,打國際戰役,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不能再流於團隊總等到有拿到補助才出國的窘境;對於與國際對接的人才培養,也要有一套長期計畫,必須要有新的機制和思維,才能讓台灣表演團隊在國際上攻城掠地。陳錦誠:『(原音)在一個打國際的仗的部分,要跟國際接軌的時候,我們必須從人才培育跟市場發展的部分裡面來調整他們所需要的資源。現在方法整合上面,要跳脫過去,等你要出國,我再給你機票就好,不是的!等你要出國的時候,我再給你機票,加上給你一點零用金補助,不是的!你要回過頭來就是說,我們如果要扶持的團隊,我們要改變思維,他一定從平常裡面就要開始去負責,而且去轉換思維,譬如我們有幾個團隊有能力打國際的,你要盤點出來。』

另外,陳錦誠也提到,過去文化部經費增加,其實包含前瞻基礎建設經費的挹注,現在則有文化黑潮計畫,但都是特別的經費,長遠來看,政府還是要思考,有些必須持續支持的部分,還是應該回到經常門預算,才是根本之道。

人才扶植、經費挹注 應加大力道

視覺策展人胡朝聖則提到,因為疫情以及地緣政治,台灣這幾年國際能見度大大提升是不爭的事實,但相比全世界都知道台灣半導體產業,對於什麼是台灣文化,面貌卻很模糊,相當可惜。

胡朝聖說,他在國際上常看到很多國家的美術館舉辦韓國藝術家展覽,這並不容易,就連日本都未必做得到,他認為這與韓國政府有一套機制,支持他們的藝術家或藝術策展人才在國際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反觀台灣,這幾年文化部預算確實年年成長,但在推動文化外交或是協助台灣藝術家們登上國際部分,經費上仍遠遠不夠,對於有能力對接國際的關鍵人才,似乎也做得太少,這些都必須要調整思維。胡朝聖:『(原音)因為這是一種國際文化外交一個戰場,所以我們怎麼讓我們的藝術家手上有足夠子彈,他有機會在國際上得到國家的奧援,他比較不會害怕或是有機會,我覺得這個部分,其實是為賴在這個上面應該可以再強化,以現有的基礎跟思想跟論述上,怎麼樣更可以找到關鍵的人物,然後讓台灣藝術家被看到的同時,我們已經準備好,所以那個人才培訓⋯⋯長期(扶植),我覺得這都是要思考的。』

胡朝聖特別舉最近剛摘下美國實境節目《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冠軍的妮妃雅Nymphia為例,台灣也可以從邊緣創造力量,被世界看見。胡朝聖:『(原音)像妮妃雅她背後代表了什麼?她是台灣一個總體文化的載體跟象徵,第一個,她的身體就代表台灣民主自由的這種開放性;第二個,她表演所用的所有文化符號都是台灣本土的表現,她又是表演加上視覺,所以你看她主體吸納整個台灣,一個這樣的年輕人,你一稀釋,她就是台灣,棒得不得了,我覺得她就是時代最好的象徵,這個象徵代表了什麼?妮妃雅這種drag queen變裝皇后,她其實一直主流文化邊緣的角色,你換個角度來講,台灣在國際上邊緣角色 我們邊緣發聲,我們從聲邊緣創造力量,其實這些人還是一樣看得到的。』

胡朝聖強調,想讓台灣的文化走向世界,絕對不成單打獨鬥,包括外交部、文化部、甚至經濟部,乃至於企業,都應該一起攜手,而不是各做各的,善用台灣文化這張好牌,發揮加乘效果,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美好。

跟上世界潮流  善用影響力投資

這幾年年一直在倡議影響力投資的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副教授劉維公則認為,談文化永續發展,新政府還可以做得更多。

他提到,永續是世界潮流,文化藝術也是其中一份子,文化藝術工作者其實可以在當中扮演提供解方的角色,讓世界變得更好。他舉英國為例,英國已經開始加大影響力投資,鼓勵支持藝術家們對於解決社會各種問題,找出各種可能性。劉維公:『我們現在看英國的例子都是,人家撒好幾億台幣做影嚮力投資,他是借錢給藝術家,借錢給的文化人、創意人,比如食物浪費的問題,比如所謂老人問題,比如服裝永續問題,人家是把錢投資在那上面,投資不是補助,這是影響力投資!再來你要有新領域的概念,所謂新領域的概念,比如國外在談藝術保健、國外再談藝術共鳴,國外在談新的政策本身,這些新的政策本身會影嚮到預算編列嘛。』

劉維公也提到,面對新的世代應該有新的思維,現在很多年輕藝文工作者,其實都是在網路上創業,利用社群媒體尋找發揮的機會,這些人也應該被政府所重視,他們的創意無限,能量是很可觀的。

文化施政千絲萬縷,大環境也已經不同,當準總統賴清德再次喊出「文化使國家偉大」時,文化界更期許新政府能有創新思維,為台灣下一階段的文化永續發展,開展出新局面!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藍營首長擬缺席賴清德就職典禮 鄭文燦:尊重政治人物表達
國民黨團不出席520就職 民進黨團籲展現民主風度
賴清德:新政府將尋適當方式 續推動原民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