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需要我! 熱血部落醫師全能王

山區交通不便,幸虧有位原住民醫師高揚威,定期在北橫山區巡迴看病,對於部落民眾有如「攔路陳情」般的臨時請求,也幾乎來者不拒,有求必應。早在20多年前,他就以個人名義,像當時的衛生署申請山地巡迴醫療計畫,帶著他的私人診所團隊,為桃園復興山區的部落民眾看病,連住在新竹尖石偏遠山區的民眾,也會在高醫師巡診時跨區就醫,高揚威因為心疼他們車行不便,偶爾還會補貼部落民眾就醫油資。多年來,他行醫初衷未曾改變,至今,仍然為偏鄉醫療盡心盡力。

周二午後,診所外還有患者等候,護理師卻忙進忙出,抱著10多本病歷和藥材往車上搬。

病友們全都知道分秒珍貴,醫師就要出門。

門診病患 黃先生:「等一下,他要上後山,他有時候到凌晨兩三點才下來。」

後山巡迴醫療的手機群組,部落居民持續拋出各種需求。

護理師 江雲玲:「他說,請問現在有沒有快篩棒。還有一個病人說要看診,我就會跟他說,好,去哪裡看,去他家看。」

部落醫師 高揚威:「那天看到他(患者)變成那個樣子,很難過,他已經需要用呼吸器幫忙呼吸。」

部落醫師 高揚威:「這不是我們今天制式的行程。」

復興區,桃園市人數最少的區,但面積卻最大,醫療資療不足,也不均。

部落醫師 高揚威:「好像有了錢,有了名,但是我自己原始,在山區開業的原始初衷,要當一個被需要的人,好像我為德不卒。」

以個人名義,向當時的衛生署申請山地巡迴醫療,他是第一人。

部落醫師 高揚威:「我覺得每一個人,都要有權利活得健康。」

部落醫師 高揚威:「在這36年的行醫過程,我沒有一天會覺得職業疲乏,我沒有一天覺得,因為累而不想再當醫生。」

部落醫師 高揚威:「我真的很幸運,有一批像他們這樣的同事,跟著我20幾年。巡迴醫療才是解決各部落偏遠居民,他們就醫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用這麼少的資源,可以服務到最大的廣面。」

看病,給藥,打針,整套流程從診所複製到民眾家裡,部落巡迴醫療24年,亟需新血加入。

護理長 黃莘惠:「也只有幾分鐘而已,大概10分鐘,夠吃了,用塞的。堅持到底,怎麼樣都要把她們(醫護)留住,要留住她們,好。」

護理師 江雲玲:「要做很多事,對啊,相對地也學到很多,因為高醫師會把我們也當作學生一樣,他會邊做給我們看,邊告訴我們原因。」

部落醫師 高揚威:「到人家家裡去,跟在診所看的,是完全不同型態,不能太拘泥環境跟作業模式,我們主要還是要給長輩方便。」

廚房餐桌,客廳沙發與患者並肩而坐,甚至在民宅門口,有如朋友般聊上幾句,高醫師開出的處方能醫治病痛,也能打開部落居民的心鎖。

部落醫師 高揚威:「當一個醫生不只是職業,醫生讓我覺得最尊貴的地方是,它非常容易貼近人心,很多病人很可能,不會對任何人說的話,他會跟你說。」

部落居民 高翠華:「我們怕他不來,這次疫情這樣,我們很怕,高揚威不來了,我們要怎麼辦。」

部落居民 高先生:「白天都沒有在家裡,我們都是傍晚,6點多才到家,他對我們貢獻非常好。」

部落醫師 高揚威:「能夠(深夜)11點半才回到家,其實不是什麼稀少的事情,所以跟著我真的很辛苦。一個被需要的,很重要的責任跟使命感。」

部落醫師 高揚威:「希望蓋出一個護理之家,我想,就算他的時間再短,我希望他可以平平靜靜地,感受這世界上的生命。」

就在同一處,20多年今昔對照,高醫師說的話幾乎重疊一致,容貌改變,不變的是,他依然心繫山區醫療。

部落醫師 高揚威:「我什麼都願意投資,幾乎都符合當時建築法規,可是因為門口這條馬路,卡掉了這個計畫,沒有做。」

礙於法規限制,年輕時,他想打造護理之家的夢想沒有實現,但就在他的診所樓上,他做了同樣超高難度的失智關懷據點。

部落醫師 高揚威:「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基於需求,我留在復興鄉,想當一個被需要的人。」

山林的呼喚不曾停止,已然邁入老年的高醫師,仍然耗盡心力,提升部落醫療量能,他喜愛山嵐變化,覺得大自然就是上天賜予的畫布,而他,其實更像上天賜給偏鄉的畫家,在每一位部落民眾的心裡,都有一幅專屬於他的畫。

採訪撰稿 李雅萍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鋒面逐漸遠離 周六降雨趨緩
承受撕心刺骨之痛 她,活出堅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