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椒魚來了》導演現身座談會,與上百觀眾暢談保育及減塑議題

曾以《黑熊來了》紀錄片帶動臺灣觀眾關注生態保育的金鐘導演麥覺明,睽違 3 年再次帶來新作《山椒魚來了》。綠色和平邀請麥導出席於 2023 年 2 月 10 日晚間的放映會,同時也邀集環保署、臺北環保局、零售通路企業代表,以及近百位綠色和平會員一同觀影,更在會後的座談會,交流保育臺灣山林與減塑的議題,現場氣氛熱烈。

記錄「史前神獸」山椒魚的一生,浮現自然環境問題

麥覺明是臺灣知名導演、製作人和主持人,從事生態記錄多年,曾數次以「臺灣古道誌」、「MIT臺灣誌」等節目榮獲電視金鐘獎肯定,為臺灣自然環境留下無數珍貴畫面,更啟發了許多觀眾進一步關心臺灣山林。

此次「麥導」推出的全新紀錄片,是他與團隊耗時 17 年蹲點記錄「史前神獸」山椒魚的一生,為了拍齊 5 個物種,親赴臺灣不同高海拔地區耐心拍攝。其實山椒魚在 10 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就已經出現,曾與恐龍在地球上共存,蹤跡逐漸移動至臺灣,發展成臺灣特有物種,猶如珍貴的「活化石」。

然而,這種眼睛大大、身形嬌小的古老兩棲類動物,已被認定為瀕臨滅絕的物種。由於牠們出沒在海拔 2,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習慣較寒冷的環境,在全球暖化及棲地破壞的衝擊下,如今生存已面臨威脅,影片中可看見山椒魚的棲地竟滿是垃圾。

紀錄片揭示了山椒魚的習性、棲地變化的考驗,也完整呈現研究團隊的堅持與挑戰,知識含量滿滿的同時,也讓觀眾深受生態研究者啟發與感動。

上百民眾出席《山椒魚來了》綠色和平無塑專場座談

電影還沒上映前,這部紀錄片就已經累積了百萬票房,可見自然生態議題廣受關注。綠色和平邀請麥導共同舉辦「無塑專場」,於 2023 年 2 月 10 日晚間在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館,共近百位綠色和平會員、環保署及臺北市環保局代表,以及長期投入生態保育的老師們出席,而全聯、全家、家樂福亦有企業代表前來,共同觀影,並在電影座談會中交流保育與減塑議題。

看完熱血又感人的《山椒魚來了》之後,現場觀眾引頸期盼的麥導現身座談會,與中興大學何瓊紋助理教授、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分享在各自領域的觀察與心得。

放映《山椒魚來了》電影之後,綠色和平邀請到麥覺明導演出席座談會,分享拍攝山椒魚的心得與觀察,也結合塑膠污染議題探討山林保育。
放映《山椒魚來了》電影之後,綠色和平邀請到麥覺明導演出席座談會,分享拍攝山椒魚的心得與觀察,也結合塑膠污染議題探討山林保育。

麥導透露:「山椒魚面臨的問題跟很多的動物都很類似,一個比較大的就是全球暖化的議題,山椒魚本身是必須生活在寒冷的環境,暖化的衝擊對牠應該會是更大的,所以我覺得這是不可以忽略的。第二個就是牠棲地面臨開發和干擾的問題。」

在長期觀察山椒魚的期間,麥導親眼見證棲地變化,「一路拍攝山椒魚 17 年的時間,棲地破碎化、人為垃圾及排泄物,對山椒魚的生存棲地帶來衝擊,甚至近期我得知研究發現山椒魚排遺內有微塑膠,因此我們要注重減塑議題與實踐、呼籲垃圾減量,登山時垃圾帶下山,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的事。」

麥覺明導演(左)在《山椒魚來了》的電影座談會,談及山椒魚的棲地已受全球暖化和塑膠污染影響,呼籲垃圾減量和無痕山林。
麥覺明導演(左)在《山椒魚來了》的電影座談會,談及山椒魚的棲地已受全球暖化和塑膠污染影響,呼籲垃圾減量和無痕山林。

綠色和平微塑膠研究,呼應山椒魚處境

2021 年,綠色和平發起為期超過一年的「臺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微塑膠污染調查」,並於 2022 年 8 月發布重磅報告,證實臺灣黑熊、臺灣水鹿、金門歐亞水獺、黃喉貂、石虎與櫻花鉤吻鮭等 6 種保育類動物的糞便或棲地水源樣本,皆普遍驗出微塑膠

參與櫻花鉤吻鮭調查的何瓊紋助理教授坦言:「我一開始實驗的假設其實是,我不覺得那個地方(七家灣溪)會有塑膠微粒的污染,我完全沒有想像得到在山上也會有塑膠微粒的污染。」但是經過採樣、檢測後,發現這些自然環境都已經面臨塑膠微粒污染風險

中興大學何瓊紋助理教授(右)曾參與綠色和平發起的「臺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微塑膠污染調查」,發現櫻花鉤吻鮭的水源棲地和食物水棲昆蟲都檢測出微塑膠。
中興大學何瓊紋助理教授(右)曾參與綠色和平發起的「臺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微塑膠污染調查」,發現櫻花鉤吻鮭的水源棲地和食物水棲昆蟲都檢測出微塑膠。

何瓊紋提問:「對於這些在生存上已經受到很大威脅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們,還要再接受這樣的一個風險嗎?」她也強調,「我們可以自我約束,這是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由下往上的力量,當然另外一個部分就是由上往下政策的推動,影響範圍可以更大。當我們知道可以做什麼,那就要實際地去行動。」

源頭減量,可從政策和零售通路做起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表示:「把垃圾帶下山是很基本的,但是只做這些其實遠遠不夠。微塑膠的傳播,其實是透過大氣的流動、降雨,或是風吹,所以我們在都市裡使用越來越多的塑膠,它就很可能會遺留在大自然的環境裡面。」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左)說明源頭減塑的重要,以及綠色和平長期向政府與企業倡議的訴求,呼籲以重複使用、裸賣、循環容器等方式,取代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左)說明源頭減塑的重要,以及綠色和平長期向政府與企業倡議的訴求,呼籲以重複使用、裸賣、循環容器等方式,取代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

因此源頭減塑是綠色和平長期努力的方向,張凱婷補充:「我們希望臺灣的消費商業模式,可以轉變到重複使用和源頭減量。我們需要企業很有魄力地去投資提供消費者一個新的消費環境,也需要政府在源頭減量的政策做到更多、給這個產業一個很明確的方向。」

熱烈響應減塑行動,盼政府與企業展現積極作為

為了推廣無塑理念,綠色和平在會前已呼籲與會者「請勿攜帶一次性塑膠用品」,鼓勵自備環保杯或循環杯入場,打造一個無塑的環境。現場安排了兩位人員身著糾察隊制服,以幽默的方式與觀影者互動,更感動地發現現場每一位觀眾都沒有使用一次性塑膠,共同成就無塑的晚會

一位會員也打趣地分享:「感受到全聯也屈服在 Greenpeace 的『淫威』之下,期待下一步可以著重在傳統市場減塑,可以有比較有力的行動。」

2023年2月10日,綠色和平邀請麥覺明導演出席映後座談會,與綠色和平近百會員分享《山椒魚來了》的拍攝心得,並探討減塑議題,會後與現場觀眾拿出自備的環保杯,開心合影。
2023年2月10日,綠色和平邀請麥覺明導演出席映後座談會,與綠色和平近百會員分享《山椒魚來了》的拍攝心得,並探討減塑議題,會後與現場觀眾拿出自備的環保杯,開心合影。

張凱婷也在現場向企業與政府代表喊話:「希望企業和政府代表可以感受到綠色和平支持者對無塑購物環境的期待,以及麥導和何老師對臺灣山林也希望做更多源頭減塑的期待,一起留給臺灣乾淨的山林。」

此外,會場設置了《山椒魚來了》看板及手牌,提供民眾拍照打卡,推廣「無塑」及「重複使用」的觀念,有機會獲得麥導提供的小禮物,吸引許多人紛紛響應。與麥導合照的隊伍更是大排長龍,為無塑座談會畫下圓滿的句點。

許多蒞臨《山椒魚來了》無塑專場座談會的民眾,在會後排隊與麥覺明導演合照。
許多蒞臨《山椒魚來了》無塑專場座談會的民眾,在會後排隊與麥覺明導演合照。

不過,推動減塑與守護環境的腳步正持續向前。隨著 2022 年陸續迎來的減塑進展,包括:

  • 環保署公告

    • 連鎖飲料店和超商,必須為自備環保杯購買飲料的消費者,提供至少 5 元優惠

    • 各大超商及速食業者須有至少 5% 門市提供循環杯

    • 發布「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為業者提供標準規範

    • 從 2022 年 10 月起與家樂福、全聯試辦「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預計 2023 年起擴大推動

  • 臺北市政府宣布

    • 2022年12月起禁用一次性塑膠杯

    • 通過淨零條例,目標打造循環容器系統

  • 內政部

    • 核定「國家公園減塑精進推動指引」,包括監測野生動物排遺微塑膠含量、販賣部不提供過度包裝商品、增設循環杯租借據點等

  • 零售通路企業

    • 全家便利商店大規模導入循環杯至 400 間門市

    • 統一超商(7-Eleven)與星巴克推出循環杯租借服務系統,並在共 550 間門市提供服務

    • 全聯福利中心增設「裸賣安心平價專區」、提高自帶杯優惠至 8 元,更計劃於部分門市導入循環杯

麥覺明導演與綠色和平團隊在活動後合影,也期盼政府與企業展現積極作為,共同保護珍貴山林與生態。
麥覺明導演與綠色和平團隊在活動後合影,也期盼政府與企業展現積極作為,共同保護珍貴山林與生態。

期盼在您的支持之下,無塑生活成為主流,人人都能享有更友善環境的購物選擇,為您我與自然生態打造更乾淨、永續的安居之所。

更多綠色和平文章
2022年綠色和平10大臺灣環境專案成果:源頭減塑、海洋保育、氣候政策
國家地理雜誌路跑響應減塑,與綠色和平合作推廣永續生活

The post 《山椒魚來了》導演現身座談會,與上百觀眾暢談保育及減塑議題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