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海味」學母語 42社區共襄盛舉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主辦「山珍海味—南臺灣社區母語來交陪」活動,即起至23日展開。以常民文化為主題,規劃6大單元,包括布袋戲劇場、兒童青少年臺語劇場、臺語音樂會、臺語繪本說故事、藝術手作體驗,以及過五關集章兌好禮,邀大小朋友看戲、聽故事、DIY手作、臺語闖關,一起認識在地、樂學母語。

活動邀請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金門縣等南部7縣市42個社區推廣母語團體,分別展示推廣母語特色,營造一個輕鬆自在講母語的環境。

另外,推出2場臺灣飲食文化饗宴,呈現不同地區發展的生活美學。澎湖縣湖西鄉湖東社區發展協會,以「褒歌」演唱方式介紹「湖東福冬宴」傳統飲食文化,帶民眾認識在地居民對於食材與環境共生的關係。知名料理職人凃哲愷,以健康烹調方式,將臺南廟宇「平安宴」傳統菜餚,重新轉譯成為8道創意料理。

民眾至各展位參加闖關活動,即可集1章,集滿5章可兌換彈珠汽水1瓶;集滿42章,可加贈特色帆布袋1個,數量有限。歡迎一起來感受最有「臺味」的社區新鮮事。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出席開幕記者會表示,社區母語是在地文化的根,從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樂層面切入,可營造友善母語環境,傳承到不同年齡層。他提到,文化部今年以「飲食文化」主題,納入地方創生文化環境營造項目,鼓勵社區盤點地方飲食文化脈絡,以在地、原味、創意、永續、轉譯,發展永續共好營運模式。母語與在地飲食文化結合,可創造有特色的地方創生。

「山珍海味」南臺灣社區母語來交陪活動,邀請7縣市42個母語推廣團體設攤。(臺南生活美學館提供)

臺南廟宇「平安宴」傳統菜餚,重新轉譯成為8道創意料理。(臺南生活美學館提供)

參加闖關活動,集滿42章可贈特色帆布袋1個。(臺南生活美學館提供)

「山珍海味—南臺灣社區母語來交陪」,民眾參加闖關活動。(臺南生活美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