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兒侵襲台灣西南沿海 為何氣象署示警防「颱風暴潮」?有何危險性?
颱風山陀兒來襲,氣象署提醒除了風雨之外,西南部沿海要慎防颱風暴潮及海水倒灌,其中颱風暴潮容易在颱風接近與侵襲期間造成沿海地區淹水。
目前中央氣象署已經建置完成「颱風暴潮預警系統」,當颱風警報發布時,即可進一步預報暴潮水位、潮汐水位等數據,以做為災防部署之依據。
颱風暴潮是什麼?
「颱風暴潮」是指颱風中心的低氣壓及強風共同導致海水上升的現象。由於颱風中心低氣壓會使海水面上升,中心氣壓每下降1百帕,海水面約上升1公分。加上颱風帶來的強勁風勢吹向陸地時,也會驅使海平面進一步上升,進而導致海水倒灌,或是河川逕流無法順利流入大海。
氣象署指出,颱風暴潮嚴格來說並不是算是波浪的一種,而更像是海水面上升的現象。而在颱風暴潮之上,還有一種稱為「颱風巨浪」的現象,高度有時甚至可達10公尺以上。
為何颱風暴潮很危險?
當颱風暴潮加上海水潮汐,會使海水位上升的程度加劇,這時颱風巨浪就可輕易越過海堤,從海堤較為脆弱的背海面予以破壞。當海堤出現缺口時,更多的海水就會由缺口傾瀉而入,造成後方陸地大面積的溢淹。
氣象署指出,颱風暴潮的溢淹範圍往往動輒數十公里至數百公里。當人們意識到應該逃生時已經太晚,且範圍太大也會導致逃生不易。
台灣過去重大的颱風暴潮案例
台灣歷史上最嚴重的颱風暴潮事件發生在1845年的雲林「口湖颱風暴潮事件」,當時是因颱風登陸的前1天降下通宵大雨,事發當天則是狂風大作加上驚人的雨勢,使得北港溪與牛挑灣溪雙雙溪水暴漲。
與此同時,颱風暴潮又導致當地海水上漲,除了造成海水倒灌之外,已經暴漲的2條北港溪與牛挑灣溪水流也因此受阻於外傘頂洲之內,形成「湖內洗港」的現象,最終從虎尾溪到北港溪沿海一帶全部遭到大水淹沒。
據官方統計,該次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約3千人,但民間也有說法為7千人死亡。而當地在淹水之後又因為衛生條件不佳引發瘟疫,導致死亡人數進一步上升至1萬人。目前口湖地區於每年農曆6月舉辦的「牽水狀」,即是悼念當年因颱風暴潮而死去的先民。
世界上最嚴重的颱風暴潮事件
1970年波拉氣旋(Bhola Cyclone)導致孟加拉灣颱風暴潮事件,由於當時正值農曆10月15日天文大潮來臨之時,高潮位加上颱風暴潮影響,導致東巴基斯坦18%的土地、大約2萬6千平方公里遭受水患,相當於台灣70%以上的面積都被海水吞噬。
孟加拉灣颱風暴潮事件共造成30至50萬人死亡、10萬人失蹤,罹難人數遠多於2004年南亞海嘯造成的29萬人死亡,是目前聯合國公布的天然災害中,死傷最慘重的一次,該事件也促成孟加拉國的獨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