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陀兒颱風後出現首例類鼻疽死亡個案 疑似透過空氣吸入感染

類鼻疽出現山陀兒颱風後首例死亡案例!疾管署今(22)日公布上週再新增2例類鼻疽個案,均發生在高雄市,其中一人更因為發燒、呼吸喘就醫後短短一週不治。而該死亡案例並沒有汙水接觸史、住家附近也沒有淹水,研判有可能是在風災期間或過後透過空氣吸入性感染導致。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國內已累計98例本土類鼻疽確定病例,其中18例死亡,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98例本土病例以65歲以上和50-64歲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74例最多,其次為台南市10例、屏東縣4例和台中市4例。其中69例於凱米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3例於山陀兒颱風後發病,3例全數在高雄市。

而上週新增的2例本土類鼻疽個案,分別是高雄市的70多歲男性以及80多歲男性,兩人均有慢性病史,其中1例70多歲男性目前仍醫院住院治療中;另一例80多歲男性因有多重慢性病史,常因呼吸困難、肺炎頻繁住院,10月7日再次出現發燒、呼吸喘,就醫住院並採檢,10月13日因肺炎及自身慢性疾病不幸死亡,是山陀兒颱風後首例因類鼻疽死亡的個案。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經過疫調,死亡男子沒有汙水接觸史,住家附近也沒有淹水災情,研判有可能是在風災期間或過後,經吸入性感染所導致。

疾管署並指出,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亦可長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而颱風後因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並更易傳播,且常為吸入性感染,於颱風後一個月內確診個案增加,而慢性病患在感染後疫演變成重症。

疾管署指出,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1個月內仍有機會出現個案,因此這一波疫情預估要觀察到11月初。且近期持續有颱風生成,外圍環流可能帶來大量降雨,提醒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並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其他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