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里島聾人村 透過聾人舞展現文化特色

本卡拉的聾人這幾年逐漸減少,年長者凋零,出生率降低。1995年調查的時候,居民2185人當中有47名聾人佔2%,到現在2876人約40名聾人佔1.4%,然而有一項相當具有聾人特色的傳統藝術Janger Kolok聾人舞還是繼續傳承。

聾人村民I MADE PINDA說:「我們聽不到,但是很享受跟著節奏跳舞。」

準備粉墨登場,不論男女化妝打扮通通自己來相當有經驗。

聾人村民 Ni Cening Sukasti介紹舞團當中有她的父親及兒子。聾人舞者三代同堂,讓年輕一輩不僅學習峇里島的文化,聾人社群的連結也在舞蹈中代代相傳。

當地研究顯示,聾人舞早在1967年就已經存在,還曾獲邀到澳洲以及峇里島藝術節等地表演。

聾人村民Nyoman Sudarma解釋:「我的名字是Sudarma,手語名字是大耳朵,我是聾人,跳這種傳統舞蹈,聾人舞可以讓我們感到很開心,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跳舞可以讓外國觀光客對我們感到興趣,願意來這裡旅遊,讓我們有收入可以應付生活所需,像是買米來吃。」

透過聾人舞,不僅讓在地文化長出獨特的果實,更重要的是展現自身的能力,帶來收入改善生活。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鏢旗魚文化漸式微 台東老船長堅守傳統
青年推廣文化平權 現代舞前進傳統廟口
家將身段編入街舞 鐵四帝創造台灣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