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夫人擅畫眉/俞竹筠

俞竹筠

西元605年,大運河開通後,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 即興題《泛龍舟》:“舳艫(注1)千裏泛歸舟,言旋舊鎮下揚州。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注2)。六轡聊停禦百丈,暫罷開山歌棹謳。詎似江東掌間地,獨自稱言鑒裏遊。”為了壯行,大運河兩岸遍植楊柳和桃樹,“一顆楊柳一顆桃”,綠樹成蔭。“楊柳”寓意,留住楊氏江山;“桃”者,淘得百姓念想大運河也。同時,挑選1000名美女,穿白色風衣,手拿雕版金楫,沿船邊拉纖,美其名 “殿腳女”。

龍舟上,楊廣與蕭後凝神矚目,隨從則佇立兩邊。正看得眼花繚亂間,帝發現有位殿腳女,步履輕盈,豔若天仙。命人前往查詢,跪曰:“啟奏陛下,此女乃玉工萬群意中人也。姓吳名絳仙,尚未拜堂。”隋煬帝聞言大喜,叫人多取彩禮給萬群,另行擇妻。吳絳仙聞詔,款步進見。帝見之,即納為嬪妃。想起山東崆峒山,風景如畫,便封為 “崆峒夫人”。至此,崆峒夫人倍受寵愛,帝往往“倚簾顧之,移時不去”,還對其他妃子說:“古人言秀色可餐,如絳仙,真可療饑矣”。

崆峒夫人平時愛打扮,畫眉毛尤稱一絕。她畫的眉毛呈長娥眉狀,與其名“絳仙”一般,飄飄然。宮女見了,紛紛求教。但是用料難買。它是一種產自波斯的“螺子黛”,每顆十金。價值不菲,這對江都宮倒也無所謂。只是波斯商人遠道而來,購買不易。揚州十裏長街上,“螺子黛”常常缺貨。為解畫眉之急,崆峒夫人用鳳仙花汁液塗畫。初春,她讓宮女在空地栽種鳳仙花,夏秋,摘取五顏六色花朵與果實,加明礬、丹砂搗成汁水。不但畫眉可用。染指甲亦可。做法:先將花葉浸泡鳳仙花汁液,再用布繩裹紮指甲。一夜過來,解開布繩,指甲鮮豔無比。此法一直傳至近代,兒時,我曾目睹四姐染過指甲。

大業十三年(617),據【隋書】載:“帝因幸江都,複作五言律。”其詩曰:“求歸不得去,真成遭個春。鳥聲爭勸酒,梅花笑殺人。”豈料,此詩成了隋煬帝最後下場的預言。第二年 (西元618年),隋煬帝最後一次下揚州,十八路諸侯相繼造反。4月11日,即被寵臣宇文化及率叛軍縊死於江都宮。崆峒夫人見狀,亦自盡。之前,帝常照銅鏡,對崆峒夫人說:“朕美姿儀,少聰慧。今青胖,常作噩夢,這顆頭顱不知誰要去?”似有不祥之預感。崆峒夫人聞之,常一笑回答:“陛下不知,此乃反夢也。夢噩則大吉大利。”蕭後見帝寵倖崆峒夫人,十分懷恨。帝死後,埋葬於流珠堂下(注3),卻將崆峒夫人屍首拋向荒郊野外。

注1:舳艫,指首尾銜接的船隻。
注2:揚州城區位於東經119度26分,北緯32度24分,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北京時間上午11點,就是美國東部時間夜裏10點左右。
注3:原葬雷塘。近年,在不遠處,又發現隋煬帝有兩顆牙齒與墓碑,位於揚州市邗江區西湖街道司徒村曹莊。2019年10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隋煬帝墓】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