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意志主導決策 中美貿易摩擦變數多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7日電)中美貿易摩擦再度因美國關稅制裁升溫。大陸學者認為,才「說好的」不加徵關稅變卦,反映出美國總統川普個人意志主導,及談判團隊中溫和派和鷹派的角力,要利益平衡不容易。

今年5月20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團訪美貿易談判後,中美發布聯合聲明,劉鶴與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都證實了北京與華盛頓同意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到了5月29日,美方卻表示,根據301條款將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課25%的關稅。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6月15日公布制裁的產品清單,首批價值340億美元產品的加稅案將於7月6日實施。而中國商務部隨即表示,將對美國進口產品施以同等力度回擊。

從5月20日至今,一個月不到,中美兩國的貿易戰似乎又要開打。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教授陳波說,回顧過去美國對中國的歷次「301調查」,有好幾次都是在最後時刻達成協議。因此,第一階段制裁實施日7月6日還沒到之前,都有可能轉圜。

上海市國際貿易學會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院長黃建忠則認為,301調查是源於美國的國內法,一旦啟動「就要走完法律程序」,這次公布的加稅清單不令人意外。

他說,從歐洲國家也在美國近來加稅的範圍來看,中國不太可能單獨豁免,7月6日首波對價值34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課關稅的部分可能躲不過。

但真正影響較大的,是美方之後再對284項與「2025中國製造」高科技項目有關的中國商品採取關稅行動。黃健忠說,相關的品項產業鏈長、波及面廣,「第一彈可能會打,第二彈可能可以避免。」

陳波分析,川普團隊中有溫和派和鷹派。溫和派主張透過談判尋求美國利益最大化,以梅努欽為代表;鷹派則認為中國應該無條件接受美方要求,尤其應該在「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策略上讓步,以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和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為代表,他們也長久以來認同「中國威脅論」。

陳波說,從很多報導來看,「梅努欽不能代表川普」,而川普的個人意志主導決策,可能是溫和派沒能按照他的想法來談,也可能是川普自己改變了想法。

他認為,最近美國經濟數據亮眼,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會談也為川普累積政治資本,在政治和經濟情況都有利的情況下,「總統可能很任性。」

至於該如何解讀,在美國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之際,另一方面卻對中國第二大通訊設備製造商中興網開一面,以10億美元罰款取代7年的美商供應禁令。黃建忠說,中興是個案,比較容易解決,但中美兩國貿易平衡牽涉很廣,決策涉及美國的體制和川普的個性,利益不容易得到平衡。(編輯:翟思嘉)1070617

★ 更多新聞報導

奈及利亞疑遭聖戰士攻擊 至少31死
西班牙伸援 人球難民終上岸
德被爆跨國監聽 奧要求踹共
川普批軍演挑釁 傳將停止美韓軍演
火箭人金正恩 蛻變「自拍合影」明星

--------------------------------------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