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的祛魅:說ChatGPT搶走人類飯碗為時尚早

彷彿每一次關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狂歡”,都會將社會各界推入焦慮的淵藪。

上線不到一週日活使用者破百萬,2個月破億...人工智慧研究機構OpenAI在2022年11月30日發佈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火爆全球,一時間成為現象級消費類AI應用。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有了方向性的改變,從理解語言、文字、圖片,走向了生成內容。

不少人開始唱起失業的悲歌,認為處在數字智能社會,很多行業的人都將“被迫自由”。ChatGPT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它的商業化發展前景如何?我們是否會被機器人搶走飯碗呢?

1.什麼是ChatGPT?

現在ChatGPT是熱點話題,什麼是ChatGPT?給個標準答案:ChatGPT是美國"開放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研發的聊天機器人程序,它是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

圖|自OpenAI官網

2.ChatGPT真的“魅力似火”麼?

有人說ChatGPT的魅力像一把火,已經從網際網路從業者燃燒到普通大眾。

網友體驗後感慨“太誇張了這個AI,真的和以往用的都不一樣”,“我感覺ChatGPT是我用過最聰明的智慧型手機器人,其回答內容的行文風格是最像人的,結構清晰,有條理”。

然而,“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這也許是我們和人工智慧們聊天時最常得到的回答。其魅力不過是“一個死記硬背者所能達到的頂峰”。華數機器人副總經理馮小童告訴央廣網,ChatGPT改採用的底層邏輯並非新技術,ChatGPT在新知識、新創造方面的能力稍弱,發散性、邏輯性不是特別好。小冰公司CEO李笛提到,ChatGPT非常強調回答的因果關係,而回答的結論本身是否正確對它而言並不重要。

圖|OpenAI官網對ChatGPT的介紹

3.過度追捧ChatGPT真的好麼?

針對大眾普遍擔心的失業問題,ChatGPT在LinkedIn上分享了一篇帖子寫道:“AI不會取代你。一個使用AI的人將取代你”。

圖| ChatGPT在LinkedIn上分享的帖子

“過度的追捧,或者是過度的擔憂ChatGPT產生的影響,我覺得也不可取。”北京社科院研究員,南昌理工學院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王鵬給出了理由:“首先,新技術每天都在產生,我們不能因為新技術的產生就杞人憂天;其次,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地看,一方面可能對我們原有的商業模式、工作產生顛覆,但同時也可能提升我們的工作效能,提質、降本、增效,更有助於智能化、數位化轉型,讓我們的很多工作變得更輕鬆,效率更高。”

4.ChatGPT的“阿喀琉斯之蹱”

目前,ChatGPT在兩個維度還存在不足,需要我們重新審視:

第一個維度是技術的原理。從它自身的技術原理來看,它大量的訓練其實是基於既有的資料、資料和知識,問一些已經有定論和有答案的問題,它的檢索能力、蒐集能力、整合能力很強。但是,對於新知識,對於一些具有創新性和挑戰性,或者說它沒遇到過的,資料庫裡沒有的、沒訓練過的問題,它可能就沒法回答,或者回答起來欠妥帖。

第二個維度是功能的可取代性。現在很多人擔憂自己的工作會不會受ChatGPT影響,對一些簡單重複的工作,初級的蒐集、整理、核對,包括一些簡單的客服回答,我覺得這些工作可能會被取代。但是,更深層次點的,帶有一定創新性的工作,帶有一定情感色彩,需要人和人溝通,基於大量經驗的工作,比如針對學生個性的心理諮詢,目前ChatGPT還沒法勝任,所以大家不用盲目悲觀。

5.ChatGPT能否商業變現?

任何一個好的產品,最後都要思考怎麼變現。包括抖音、喜馬拉雅,大量的中文英文網際網路平台,有了流量之後,怎麼變現,怎麼去跟實際的行業相結合,是一大難點。如果簡簡單單就靠智能語音機器人的問答充值,可能大量使用者玩一玩,新鮮感過去了,也就不充值了。如果提供定製化服務,其實訓練成本非常高。

比如讓ChatGPT做一個投資分析,在目前的技術路徑之下,它可能給出的結果,只能是簡單的資料蒐集,如果要達到中高層次的分析師水平,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成本。所以,對於ChatGPT的開發者而言,現在面臨一個兩難境地:面向大眾化開發,可能大家的熱乎勁兒過去了,就不付費了;面向專業領域開發,可能使用者付的費用還不足以支撐開發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Google、百度,還是網際網路大平台,都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和資源,大家看到了ChatGPT的發展前景,紛紛開始加緊佈局。這幾天的A股市場,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漲得很快。

6.“陽光下的暗礁”:ChatGPT行業的倫理隱患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曾將人工智慧描述為“潘多拉的魔盒”,“如果控制不好,有可能會成為人類‘最後的發明’”。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也將人類引入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倫理問題成為人工智慧發展處理程序中“陽光下的暗礁”。ChatGPT作為大型語言模型前沿科技產物,也面臨著諸多倫理挑戰。“失業焦慮”之外,技術的“狂歡”也帶來了更多的倫理隱患,包括了訓練資料來源合規性、資料使用的偏見性、學術造假的可能性以及對人類獨立智能的負面影響等。

首先,使用資料探勘或爬取技術抓取、第三方購買卻由於未保障授權主體的知情權和授權範圍而存在較大的倫理隱患。來自學者高澤晉研究中的一位面向AI開發的受訪者說,“我知道這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但目前我在研究開發時確實需要大量資料,演算法難題解決後不僅能夠為行業帶來突破,很多衍生應用也將為社會、經濟帶來益處。我需要資料,沒有另外的選擇。但我希望會有技術以外的方式去為我們解決來源合規與技術需要之間的難題。”可以看出,儘管當前存在著不少關於資料來源的倫理隱患,技術人員自身是難以進行平衡的,並且期望社會科學領域能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解決。

其次,人工道德智能體的研究發現,機器學習人類語言能力的過程,也是深度吸收隱含其中的種種偏見的過程。而ChatGPT的訓練是人類反饋強化學習(RLHF)的方式,這種訓練方式建立在人類人工智慧訓練師提供對話的基礎上。因此,如果人工智慧訓練師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與偏見對ChatGPT進行訓練,那麼ChatGPT將會延續這種偏見,最終造成潛在的社會隱患和危害。

再次,“如何用ChatGPT快速完成一篇論文”,當帶有這類標題的內容出現時,意味著學術倫理將受到極大的挑戰。傳統形式教育評估的喪鐘即將敲響,如何防止學生使用人工智慧完成作業將成為教授們的一大難題。

另外,我們常說,教育得看未來趨勢。要不然費勁心思雞娃,就如同投入一切埋頭苦幹造了一艘船,過了幾十年卻發現旅行目的地是沙漠一樣無用。所以,如何把AI當做工具,讓其成為教育的機會而非威脅,是教育體系未來不得不得面對的新變化。

圖|關於AI對教育挑戰的論文

我們幾乎每天都站在挑戰著底線的十字路口,比如在高壓下要不要用ChatGPT作弊?為了成績該不該要吃聰明藥?為了變得更優秀,我們要不要換掉一隻手、一隻腳或者一個眼睛,或植入一個晶片?

選擇背後的本質,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大量誘惑之下,不斷校準自己內心倫理道德的天平,利用少數比ChatGPT有優勢的地方,至少才能不做技術的奴隸,從而才有機會將ChatGPT作為美好生活的工具。

圖|人類與chatGPT

7.關於ChatGPT的未來

ChatGPT是個顛覆性新技術,也是一個目前只有三歲的嬰兒。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未來會對我們產生重要影響。但是,過分的追捧、過分的神話,甚至過分的妖魔化,也是不對的。目前來看,無論是從它的技術路線、工作替代,還是商業化角度來說,都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過分的追捧、過分的炒作,要麼就是賺取流量,要麼就是借這波兒炒作進行資本市場的操作,大家都要謹慎。

圖|3歲的chatGPT

騰訊前創始人、走在科技前沿的李海翔先生認為:工種之外,AI為社會帶來的最大顛覆,其實是改變了人類延續了上萬年的僅以線下物理為主的生活狀態。因為這種人格分界會引起人類基本共識的“範式轉移”。所謂“範式”指的是說對於基本認知的共識是一致的,再做進一步的研究。科技進步卻讓我們原來以為的共識都識變了。

無論AI如何強大,其解決的問題,也只是人類面臨所有問題的很小一部分。因為現實世界中有海量的問題並不是數學問題,也就不可能通過計算來求解。目前人工智慧已經找到解決方案的問題,也只是可計算問題的一小部分。

當然,從技術哲學的視角來看,機械革命最終將帶來人類的大解放。先是人類的四肢五官的能力被汽車、手機、電腦給解放,接著是人類大腦被解放,最後是文明的進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商業情報官”(ID:qingbaoguan2021),作者:雷廷工作室,編輯:小獸嘟嘟,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