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務局長:不排除蓋地下河道

中國時報【曾百村╱台北報導】 台北市文山區部分路段逢雨必淹水,當地居民苦不堪言,為此台北市政府耗資9億經費,針對當地興建兩處滯洪池。工務局長彭振聲表示,文山區下水道系統降雨容受度已大幅提升,當地未來淹水機率很低,不過為因應極端氣候變遷,未來不排除仿效日本,興建地下河道,達到「與水共存」的最高原則。 彭振聲說,目前文山區的兩處滯洪池,是透過貯留方式,將原排水系統無法負擔之尖峰逕流,排入滯洪池貯集,等到洪峰過後,再將箱涵內的水排放出去,滯洪池完工後,文山區已達到容受度每小時78.8毫米雨量的防洪標準,與北市50年防洪標準一致。 但彭振聲直言,假設將來極端氣候類似強降雨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總有一天仍會超過目前所定的防洪標準,坦言不排除學習日本東京,打造「地下河道」。 所謂的「地下河道」,是工程人員先在地底下40米處打造人工水道,透過地面上的引道將雨水輸入到地下河道中,之後再以抽水系統將水抽出,排到河川或是海中。但彭振聲坦言,要打造地下河道要價不斐,當初日本建造地下河道系統時,就耗資400億元。 彭振聲強調,治水需要「官民合作」,現階段政府仍著重推行鋪設透水鋪面、新建案須基地儲水等方式,同時呼籲住在易淹水區民眾,可申請裝設防水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