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電動車引爆歐洲與中國貿易戰的引信

在剛落幕的巴賽隆納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日內瓦車展中,中國各大品牌展示的新款手機、電動車均備受各界矚目。但正所謂樹大招風,尤其中國新能源車的技術與性能已躍居世界第一,電動車正在快速攻占全球市場,因此也引發美歐當局的高度警戒。在美中貿易戰之外,一場因電動車而起的歐美貿易戰已呼之欲出。

元月份載著3,000輛比亞迪新能源車的「開拓者1號」新型汽車運輸船,從山東煙台出港,一路航行到德國布萊梅港,巧合的是,到港當天2月26日,正是日內瓦車展開幕之日。猶如1853年駛入日本江戶灣的美國黑船,標誌著以國家力量為後盾的商業貿易里程碑。只是,這次在岸邊看著「開拓者1號」入港,驚恐的是歐洲汽車業與政府官員。

對於大陸電動車輸歐,歐洲內部正陷入積極開放應戰vs.築起保護主義高牆的兩派激辯。率先發難的是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她在去年10月對歐洲議會進行的國事報告,聲稱全球市場「正在被便宜的中國電動車淹沒」,並隨即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傾銷調查,預計在2024下半年作成結論,可能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懲罰性關稅。

范德賴恩多次在歐洲重大政治場合發表「導正中國」的言論,去年12月初,她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連袂訪中,在北京的會談稱中歐雙方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是雙方必須解決不平衡與分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回以中歐雙方「不能因為制度不同就視對方為對手」等「三個不能」,范德賴恩的北京會談不歡而散。

經濟陷入停滯困境的歐洲,近年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在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歐盟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大致維持在每年略微超過1,000億歐元,但是2020年擴大到1,650億歐元、2021年暴增至2,500億歐元,2022年赤字上衝至3,960億歐元,2023年歐洲整體進出口貿易重回略有順差的正數,但是對中國貿易逆差已成為歐洲政治與產業最尖銳的課題。

事實上,歐盟當局面對各產業遭受中國同業強大的競爭,已數度築起貿易壁壘。去年11月27日,歐盟對中國進口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寶特瓶PET用料)品祭出預防性的反傾銷關稅,課徵6.6%到24.2%的關稅,歐盟聲稱中國威脅金額約55億歐元的產業與1,500個工作機會。接著又在12月20日再對中國生質柴油展開反傾銷調查,歐盟宣稱這是涉及能源供應的戰略物資,中國進口的低價生質柴油可能危害年產值310億歐元的本地產業。

歐盟以反傾銷稅阻止中國進口產品項目甚多,即使是銅版紙這種毫無戰略價值的日用品,也課徵8%至35.1%的反傾銷稅,銅版紙的反傾銷稅執行超過12年,去年第四季到期之後繼續延長執行。

中國對於歐洲的敵意也進行了反擊,商務部長王文濤2月26日在阿布達比會見歐盟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時,就當面駁斥所謂「中方電動車企業受益於國家補貼與反傾銷」的指控。

中國也針對法國展開貿易報復,因為法國積極推動歐盟課徵中國電動車反傾銷稅的政策,中國商務部在元月上旬啟動對法國干邑白蘭地的反傾銷調查,手段類似之前封殺澳洲紅酒,中國不只是法國白蘭地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也是最大的業績增長來源,中國展開的報復使得干邑白蘭地的法國企業股價瞬間大跌4%至11%。

不過,中國外長王毅2月出席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時則遞出橄欖枝,提醒歐洲政治領袖在推動所謂「去風險」戰略時,不應該以中國為敵人,試圖減緩雙方對立的情緒。

儘管如此,歐洲汽車業對中國電動車的「黑船」極為恐慌,就在王毅遞出橄欖枝之前,德國賓士集團與擁有法國標緻、義大利飛雅特的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聯手宣布高達44億歐元的電動車廠投資計畫,將在德國、義大利與法國建立三個超級電動車廠,德國與法國政府也承諾給予鉅額的財政補貼。此外,法國雷諾汽車也在2月底的日內瓦車展中,宣布與德國大眾汽車、中國上汽集團合作、外加雷諾自有品牌的多重電動車發展戰略,目標也是抵制比亞迪的進口。

成為眾矢之的的比亞迪並未因此退縮,「已經在歐洲19國布局進口車銷售通路,也宣布在匈牙利設廠的在地化戰略。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傾銷調查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勢必成為6月初歐盟全面改選歐洲議會議員、全歐大選的政治焦點,中國與歐盟的貿易戰將會持續整年,而眼前還看不出緩解的可能。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廣達將秀5G專網與AI實力
遠傳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
遠端商機+蘋果訂單 創惟11月自結獲利 年增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