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電腦新戰場】AI大浪推向邊緣運算 研揚總座解析工業電腦廠必勝三招

儘管整體工業電腦景氣的復甦力道不如年初預期,研揚仍看好邊緣AI將是接下來的營運成長動能。(右:董事長莊永順、左:總經理林建宏)
儘管整體工業電腦景氣的復甦力道不如年初預期,研揚仍看好邊緣AI將是接下來的營運成長動能。(右:董事長莊永順、左:總經理林建宏)

人工智慧(AI)從雲端(Cloud)擴及到邊緣(Edge),產業型態本來就很多樣、客製的工業電腦(IPC)業者莫不看好此一商機,除了樺漢、研華兩大巨頭正卯足全力搶功,位居老三的研揚也積極卡位。

研揚總經理林建宏今(29)日於股東會後表示,邊緣AI將替目前疲軟的IPC市場帶來新動能,而與傳統工業電腦大多以x86架構平台有所不同,邊緣AI的應用,無論晶片、加速卡、客戶型態都呈現百花齊放,若要做到這們生意,廠商一定得在軟、硬體與增加客戶來源部屬完整,才有競爭力。

「以零售業來說,以前只能透過銷售系統(POS)知道一些消費後的數據,慢慢可以導入邊緣AI,進一步分析來店的消費行為,進一步了解那些是熱賣區,可以多鋪貨促銷,提升營運效率。」談及邊緣AI的落地應用,林建宏舉例說明。

接著,林建宏進一步表示, 邊緣AI並非因應這一波生成式AI才出現,過去的邊緣AI,最大應用在安防,經常透過人臉辨識達到抓壞人、追蹤等實際效果。

「從安防以後,農業、礦業也陸續導入邊緣AI。」林建宏繼續說明,像是用來進行定時自動噴灑或自動挖土,而工業製造的行動機器人、自走式機器人也都陸續有導入邊緣AI帶動製造走向智慧化。「這類的應用都是要取代人力,都需要靠智慧(AI),才能進行決策判斷。」林建宏說。

不過,林建宏強調,這類邊緣AI仍為過去的決策型AI,但比起兩年前公司開始發展邊緣AI,目前開案量確實因為生成式AI帶動明顯增加不少,「平均每個月平均都有30-60個專案進行中。」林建宏表示。

手上新案究竟有沒有生成式AI的需求?林建宏想了一下坦承「有,但真的還不多」,他觀察,現階段的生成式AI仍以消費性市場為主,多半是結合資訊類如文字、圖像,協助商業、企業、醫療進行文生文、文生圖等服務。

「工業市場,很多都是硬梆梆的數據,不是你想畫什麼就可以下指令畫出來。」林建宏分析,除非企業規模夠大到可自建語言模型進行樣本預訓練,否則,現階段生成式AI要在工業端的邊緣應用普及落地,仍屬太早。

儘管如此,他認為,邊緣AI已是工業電腦業者接下來必爭之地,倘若要成功切入意,得具備三大要素。

首先,光硬體(平台)就跟以往不同,「以前只有x86的英特爾超微,現在有輝達、高通,聯發科…。」他表示,隨著晶片來源的增加,如今加速卡的供應也是百花齊放,而工業電腦本身就是非常客製化且應用多元,勢必得把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備好備齊。

其次,林建宏強調,工業電腦以前偏重硬體,但AI時代更重要的是軟體服務,甚至軟體會直接影響服務競爭力,這塊也會是接下來的一大挑戰。

最後則是客戶類型的不同,「以前大部分我們面對的都是系統整合業者,現在就有越來越多軟體開發商(ISV)找上我們。」接著他信心的說明,ISV業者公司也默默耕耘多時,並以歐美市場為主,加上前面兩個條件,不敢說業界最全,但有信心在邊緣AI成為IPC業界前三名。

「去年邊緣AI大概佔我們公司營收10%,今年本來可上看至少2成,最近我們保守一點,先看15%到20%。」談及邊緣AI對公司的貢獻,林建宏一邊說明一邊表示,儘管大客戶對景氣仍然保守,庫存去化速度不如預期,進而影響客戶對邊緣AI新投資進度,但目前中小企業的邊緣AI累計案件數也已超過300多件,絕對是接下來的營運成長動能。

「這代表這門生意(邊緣AI)絕對存在,需求其實很強,主要是看時間的發酵。」林建宏因此預估2026年邊緣AI可佔整體營收比重40%,躍居公司產品主力。

更多鏡週刊報導
【工業電腦新戰場】AI教主黃仁勳欽點菁英級合作夥伴 研揚積極耕耘機器人市場
佳世達朝高附加價值新事業轉型有成 加速醫療與AI智慧解決方案布局
泓德能源籌得70億銀彈 建置119.3688MW漁電共生新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