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中心參與藝博會展出10位藝術家創作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首次邀集當代工藝創作者,集體參與二○二二年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展出,以《在:邊界之外》為策展主題,由藝術家黎志文共同策展,強調工藝「存在」(being)的多元樣貌和價值,同時也對工藝與藝術之間的邊界進行反思,展期自十月廿一至廿四日於台北世貿一館H14展位隆重登場。

工藝中心張仁吉主任指出,工藝通常被認為具有機能和美學的二元價值,通常各自對應到日常生活中的器物實用以及精神鑑賞,並非二元對立,更適切的說法是二元兼容。在西方現代藝術思潮中,不乏藝術與工藝沒有界線的主張,例如二十世紀初的包浩斯(Bauhaus)呼喊工藝的重要性,包浩斯創校校長葛羅培茲(Walter Gropius)更是主張藝術與工藝兩者無等差。

工藝中心表示,《在:邊界之外》展出陳啟村、王賢民、黎志文、沈培澤、彭坤炎、謝嘉亨、梁晊瑋、林時植、董明龍以及廖偉淇,共十位來自不同世代且風格迥異藝術家的作品,創作媒材形式橫跨漆藝、陶塑、石刻、木刻到金屬鍛造等多元媒材。幾位創作者的作品中可見包括社會性、文化反思、去中心化、儀式性等當代思維面向。像是工藝家林時植運用獨創的金屬廢棄物與陶塑融合為創作素材,以廢料再利用傳達出對環境生態議題的關注;在陳啟村、沈培澤與謝嘉亨的作品中,則分別可見以臺灣牛樟經過雕刻化為具文化符號的油桐花模樣,陳啟村以台灣民俗宗教為師,在作品中流露出對天地人的關懷,以及謝嘉亨如何以火車作為集體記憶載體的文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