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職人返鄉造夢 大溪味正得食

桃園市大溪區是著名觀光區域,原在台北從事廣告業的黃冠霖與陳美霞夫婦,2015年回到大溪老家,在大漢溪旁蓋了1棟灰色現代建築,並以大溪諧音取名「C house溪房子手作」,開始串聯在地餐飲業、小農、工藝及文創職人,協助大家在家鄉發展,以大溪味寫下在地風景,推廣大溪的人文風土。

陳美霞說,小時候覺得大溪很無聊,除了大溪老街,只剩農業或小型工廠,對年輕人一點吸引力都沒有,因此自己求學時期到結婚生子都在台北,因與老公從大學起就非常熱愛各類手工藝,驚見台灣有許多傑出手工藝者,即便技術再厲害,許多仍是「閉門造車」,相當可惜,便興起推廣手工藝的念頭。

交流平台 住家兼工作室

夫妻2人花了10年時間打造夢想藍圖,盼打造出工藝職人交流的平台,讓大家能盡情發揮專長,並且跨界、跨領域合作,用手作的溫度創造生活中的感動。夫妻倆2015年回到大溪,蓋了自家結合工作室的「溪房子」,以此作為基地,成為各類型手工藝研究平台,辦展覽、推課程,串聯國內外職人互相交流。黃冠霖則未放棄台北的設計工作,自此開啟通勤生活。

溪房子的空間靈活運用,藝廊般的展覽空間,觸目所及的木桌、木椅及裝飾品,都來自在地創作者,這裡同時也是私廚餐廳,木桌有時擺滿佳餚,有時展示藝術家作品,許多人在此合作。

陳美霞說,「最初的起心動念,一群人一起做喜歡的事,得到的應該會是加倍的快樂。」但是單靠興趣、做喜歡的事無法謀生,台灣的環境對於工藝或藝術並不友善,夫妻倆希望透過地方創生,集結大家力量,讓每個工藝者都能憑藉興趣生活與生存。

私廚駐點 打造茶衫品牌

一開始回到大溪萬事起頭難,習慣都市生活,回到鄉村對於地方不了解,也有刻板印象,想深入大溪的底蘊,需要在地人引領才能了解。陳美霞發現工藝與吃、住脫不了關係,四處參加活動交朋友,某次逛市集時,發現穿著藍帶主廚的丁偉鴻在擺餐車,一時好奇便主動邀約提供空間,2017年私廚「丁廚房」就這樣在溪房子落腳。

「一開始覺得是詐騙。」丁偉鴻笑說,當時覺得陳美霞很奇怪,但對方不放棄又上門找了2次,經歷4個月討論彼此想法,他才欣然同意進駐溪房子。他說,有了店面就不必再四處擺餐車,還有更多時間挖掘在地食材、認識更多大溪青農,並將這些在地農作搖身變為歐美異國料理,好吃且好看。

溪房子2018年再與駐點工藝家吳岱紜合作,打造出自有品牌「茶衫」,堅持使用天然素材訂做自己的慢時尚,打造不褪流行的服裝,希望大家買好一點、買少一點,「有意識的消費」選擇友善地球的服飾。

跨領創作 藉著餐桌串聯

因有相同理念,陳美霞聚集到愈來愈多跨領域職人,2020年以「餐桌」為發想,串聯地方農漁業、餐飲與工藝職人,她與丁偉鴻以新菜發表的形式,策畫「正得食」餐會,從料理出發與其他大溪工藝第2代職人協作,創造出精采的「大溪味(WAY)」,打鐵店設計「手作開罐器」,木餐盤、木筷則出自「堂和神桌」第2代黃裕凰之手,餐宴所有食材更是全來自在地青農。

大溪味饗宴是場匯聚地方的展演,開啟對大溪的不同想像,這樣的能量回饋到農夫、廚師跟創作者身上持續發酵,讓每個人從起初可能只是單純回鄉繼承家業,透過大溪味這個機會,讓心中想要改革與創新傳統工藝的願景,得以用不同形式實踐,也讓家鄉老一輩及新世代都能用不同方式認識大溪產業與職人們的堅持。

丁偉鴻說,這幾年來認識很多青農,大家共同理念就是推廣更多民眾吃在地、食當季,用飲食探討人與土地的關係,包含醜蔬果與農產格外品、大溪韭菜造成的肥料汙染等問題,與消費者面對面「說菜」,也希望讓更多人對吃的有不同的想像,透過地方串聯、資源互通,進而帶動地方產業升級。

動員令─桃園市大溪區

● 人口數:94,607人(2023年12月底)

● 土地面積:105.2平方公里

● 古地名:大姑陷、大嵙崁

● 大溪區長徐景揚的一句話:

大溪擁有好山好水及豐富人文歷史底蘊,各領域的工藝職人與在地青農,為大溪注入新的力量,形成大溪美好的新風貌。

● 知名人物:已故藝人「帽子歌后」鳳飛飛(本名林秋鸞)、已故藝人阿匹婆(本名林呂有)、已故漫畫家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