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化鵬》武大郎一世英名竟毀在小人手裡?

左化鵬》武大郎一世英名竟毀在小人手裡?
左化鵬》武大郎一世英名竟毀在小人手裡?

【愛傳媒左化鵬專欄】2015年遊罷西湖,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原擬參觀附近「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故居,因時間已晚,大門深鎖,不得其門而入。

我和內人只好信步來到鄰近的河坊街閒逛,原先以為這只不過是尋常夜市,不料,規模之大,出乎想像,街道寬敞,攤商雲集,商品琳瑯滿目,我們不覺一逛數小時,走得腿腳酸痠。此時,感到口乾舌燥,飢腸轆轆,只見有一「武大郎賣炊餅」的小攤,沿街叫賣,於是買了兩張燒餅,就地吃將起來。

我咬著大餅,目光落在了賣燒餅的武大郎身上,只見他縮頭聳肩,佝僂著身軀,身著明朝服飾,腳登一雙馬靴,裝扮不古不今,不倫不類,十分逗趣。

我問他是何方人士,他答,「俺自山東清河縣來」,他一本正經告訴我,他是武大郎的後裔。聽罷,我不禁啞然失笑。

千百年來,武大郎的故事,藉由小說的描述,街頭的說唱,和戲劇的傳播,已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名頭響亮,甚至蓋過了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

說起他的知名度,應由施耐庵所打響,施耐庵在名著《水滸傳》中,編了一套武大郎的故事,把武大郎形容是形貌猥瑣,蠢頭蠢腦的夯漢,他的弟弟武松則是打虎的蓋世英雄,除了他們兄弟兩位男主角外,女主角則由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擔綱,她被形容成人盡可夫,淫穢不堪的女子,故事的配角有西門慶、王婆、鄆哥等。施耐庵筆下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極其傳神,情節曲折離奇,高潮迭起,十分引人入勝。

後來,又有一位文人蘭陵笑笑生,也引據武大郎的故事,另成篇章,除潘金蓮外,另加李瓶兒、龐春梅兩名女子,將三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寫成中國第一大奇書《金瓶梅》,本書的原意,是要以武大郎潘金蓮和西門慶為引子,揭露明代社會官僚、惡霸、富商和市儈勢力的黑暗和腐敗,並告誡世人萬惡淫為首,要引以為戒,但因敘述內容風月無邊,太過淫穢,因此,也被視為中國第一大淫書,為正風俗,歷代官府嚴加查禁,但禁之不絕。這和唐朝傳到日本的教科書《遊仙窟》,二書併稱東方的兩大淫書。

《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和《金瓶梅》(有人以其為淫書,用《西遊記》或《西廂記》取代)併稱為中國的四大名著,流傳日久,影響深遠,武大郎的猥瑣形象就此被定型,再無更改。

有關武大郎的俚語和歇後語甚多,如武大郎玩夜貓子~甚麼人玩甚麼鳥,多不勝數,最近有大陸網友,編派一段子說,潘金蓮和西門慶酖殺武大郎後,將其毀屍滅跡,投入東海,漂洋過海來到倭國,也許命不該絕,死而復生,其後和當地女子,生下一堆矮小的倭子倭孫,因他識字不多,只能有邊讀邊,創立了片假名,又子孫為尋西門慶復仇,勤練武氏(士)道,內容極盡嘲諷,這當然都是牽強附會的無稽之談,故不再多説。

千古蒙寃的武大郎

我原先以為,武大郎只是小說中的虛構人物,不料,歷史上還真有其人,他姓武名植,山東清河縣人,家中排行老大,故稱大郎,他和弟弟武松,兩人都有優良基因,一個能盤弓射馬,一個能上山打虎。

真正的武大郎,身長六尺(180公分),相貌堂堂,學養豐富,以現在人的說法是標準的大帥哥,他何嘗沿街叫賣過炊餅。他中過進土,當過縣太爺,被當時人稱清正廉明,愛民如子,著有政聲的父母官。

他的妻子,被形容成風騷淫蕩的潘金蓮,更是寃哉枉也.她是係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禮,溫婉賢慧,為武大生下四子,個個聰賢,她和武大郎相敬相愛,白首偕老,武氏後人至今仍稱她為「老祖奶奶」。

最近山東清河縣,出土一方碑文,其中記載,「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公之夫人潘氏,各門淑媛。公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土,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

何以這對人人稱羨的夫妻,竟被後人誣篾為「一對狗男女」。

交友不慎 謠言可畏

武大中了進土,封了七品官,走馬上任到陽谷縣任縣太爺,他的昔日同窗好友黃堂,家道中落,前往投靠,企望能謀得一官半職,詎料,武大郎勤於政事,對他未多加理釆,只是每日好酒好菜款待,黃堂認為受到冷落,忿恨在心,怫然離去,返鄉途中,編派了許多謠言,將武植醜化成賣炊餅出身的小人,此時,又巧遇上一素行不良,曾被官府鞭撻過的潑皮無賴西門慶,他煽風點火,加油添醋,把潘金蓮說成是和他有染的淫婦,兩人一狼一狽,穿街走巷,一說一唱,當時資訊不發達,武大郎猶自蒙在鼓裡,無從分辯,一世英名,就毀在他們兩個小人的手裡。

後來,黃堂回到故里,見家中殘屋敗瓦翻葺一新,又見購置了幾畝良田,方知他在清河縣作客時,顧念舊情的武大郎,並未以權謀私,封他官職,而是派人暗中接濟。黃堂得知後,頓首跌足,嚎啕大哭,可是大錯已經鑄成,悔恨己晩。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武大郎的故事,三人成虎,被荒腔走板的愈傳愈離奇,施耐庵未經查証,就將他寫入《水滸傳》中,蘭陵笑笑生更潻油加醋,寫成了《金瓶梅》,他們筆下的武大郎就此流傳千古,也蒙寃千古。

據說,施耐庵的後裔,曾去信清河縣,向武氏後人致歉。可是這「遲來的道歉」,又有何用?小人的謠言,文人的曲筆,使武植本人蒙寃,使他的後人蒙羞。真的應該要「遠小人」,對無聊的文人,更要敬而遠之,免貽後患。

改頭換面的「包靑天」

「晚風輕輕吹送到長堤,帶來一陣清涼意」,街頭播放著一首三十年代,港星徐小鳳唱的老歌,悠揚的旋律中,使我回想起修築長堤的蘇東坡,又想起了明察秋亳,鐵面無私的包龍圖。

包龍圖,就是家喻戶曉的包青天,名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中進土後,入朝為官,曾官拜龍圖閣學士,後人就尊稱其為包龍圖。

華視早年曾播過《包青天》連續劇,由儀銘飾包拯,蔣光超幕後主唱,此連續劇屢創收視率新高,轟動整個華人社會,一播經年,也創下了連續劇播映的最高紀錄。

由於此劇大受觀眾喜愛,二十年後,華視又再播出了一次新版《包青天》,演成了「雙包案」的趣談。新版《包青天》,由金超群主演,胡瓜主唱,播出後又是欲罷不能,一播又是二百多集。當時,只要八點檔播出《包青天》,那真是萬人空巷,商店因為沒顧客上門,也都紛紛打烊關門。

面目黝黑,額頭上有一小月芽的「包青天」,秉公執法,不畏權貴,為民除害的形象,,從此深植人心,「黑面包公」,也就此定型。他在宋仁宗面前,直言不諱,痛斥皇親國戚「心如蛇蝎」「其朝庭之穢污,白晝之魑魅」,聽在仁宗的耳裡,如警世洪鐘,看在觀眾的眼裡,更是一吐鬱壘,痛快淋漓。

當時和他同朝為官的歐陽修,曾盛讚他道:「包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殫之」。後人傳頌包青天的功德,尊奉他為神明,他竟成了地府第五殿的閻羅王。身邊的王朝馬漢,換成了牛頭馬面。

幾年前,我和基隆建德國小的退休老師們,結伴而行,前往洛陽尋訪「龍門石窟」,也取道開封府,參觀包公祠,當時,我感到不解,為何祠中遍尋不著印象中的青天包老爺,相詢之下,才知端坐在大堂,身形矮小佝僂,面白無鬚,和善可親的就是真正的包青天。

咦!哈哈,古今多少烏龍事,又被忽悠了一次。包青天的後代,賢人輩出。我略舉幾位近代知名的人物。

香港的包玉剛(香港十大財團之一,排名世界第八的船王),台灣的包德明(銘傳大學的創辦人,一生作育英才無數),以及最近走紅兩岸,在舞台上活崩亂跳的包偉銘.包小松.包小柏兄弟,他們或興實業,或辦教育,或歌舞娛眾,在各行各業中出類拔萃,算是不辱先人,無愧包公了。

今人不見古時月.古月曾經照今人。一輪弦月,高高掛在河坊的上空,我和內人,踩著月色而歸,一路上,晚風襲面,彷彿有武大郎和包老爺如影相隨,到了賓館,我對他們打躬作揖,唱了個肥諾。「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內人見我魂不守舍,嬌叱一䡰~神經病。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