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化鵬》龍山寺 「香火傳承,血脈相連」
走進這座位於福建晉江安海的千年古剎,彷彿似曾相識。怎麼看,他都像台北龍山寺的縮版。原來,他就是台北龍山寺的祖庭,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龍山寺,也都是由他分靈而來,他是全台龍山寺的祖廟。
安海的這座龍山寺,相傳是隋朝大業年間,當時有一名天竺高僧,行腳來到安海龍山山麓,就在此處結庵,談經說道。
當時人稱此庵為「天竺寺」,後來,高僧又四處化緣,在原址蓋廟,改稱「龍山寺」。唐朝貞觀年間,著名的「三斧頭武將」程咬金,捐資一千兩白銀,重新修葺,現在寺中圓通寶殿的樑上,有塊牌匾還記載此事。
到了清初,鄭成功的生死寃家,「靖海侯」施琅,榮歸故里,又捐資重修和擴建。始成今日的規模。
此寺,富有濃厚的閩南建築色彩,寺中大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歷朝歷代,屢經天災和兵燹,始終都能逢凶化吉,安然無恙。寺中神蹟不斷,供奉的觀世音菩薩,被譽為「鎮國佛」。
台灣早期的移民,大多由唐山渡海而來,其中一大部份,來自泉州三邑,晉江,南安和惠安。
先民們背井離鄉,來臺墾荒。多少人未能登岸,就成了驚濤駭浪下的海底寃魂。當時有句話說「三在,六亡,一回頭」,也就是說十個人渡海來台,只能三個人存活,六個人葬身海底,一個人掉棹回頭」。
當時的台灣,尚屬蠻荒之地,蚊蠅肆虐,瘟疫漫延,求生極其不易。來自泉州三邑的先民們,在全臺各地的拓殖地,四處興建龍山寺,祈求家鄉的觀世音菩薩,保佑他們在他鄉異地,安居樂業,永離災殃。
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龍山寺有上百座,其中較具規模的有,清朝雍正年間,興建的台南龍山寺,乾隆初年,起造的鳳山龍山寺,乾隆3年,奠基的臺北龍山寺,乾隆51年,大興土木的鹿港龍山寺,較晚期的是咸豐11年,建造的淡水龍山寺,這些龍山寺建築的風格大同小異,鹿港的規模為最大,台北的最著名。他們都是由安海的龍山寺分靈而來,故都全命名為龍山寺。
台北的龍山寺,民國74年,政府公告,和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同列為觀光客來台旅遊的三大名勝,它位於現今的萬華,之前此地稱「艋舺」。
早年,平埔族人划著獨木舟,從淡水河上游,載著番薯和瓜菓菜蔬,來此和漢人交易,故此地最早也稱為蕃薯市。因獨木舟在平埔族語言中,發音是Banka,漢人因之又稱此地為艋舺。久之,此名稱相沿成習,至今仍有人使用。
臺灣光復後,以艋舺名不雅,改名為萬華。記得早年的艋舺,市井中龍蛇雜處,角頭林立,砍砍殺殺,時有所聞。
附近有一「芳明舘」戲院,上演歌仔戲為主,天天高朋滿座,附近巷弄中,別有天地,許多青樓女子倚門賣笑,對路人大拋媚眼,尋芳客如蠅附蛆。
後來,經政府大力整頓,烏煙瘴氣,都成過往雲煙。現在,來來往往的,率都是燒香禮佛的善男信女。
我在安海的龍山寺,虔誠的向觀世音菩薩,頂禮膜拜,並到寺前香爐,燒了三炷香,煙霧繚繞中,彷彿看到台灣各地的龍山寺,此刻正有許多台灣人,也在廟裡磕頭燒香。
再定睛一瞧,彷彿看到有些台灣人,見到龍山寺,避之唯恐不及,他們不信故鄉的神明,也不認祖歸宗。只會拼命謳歌日本天皇的偉大。
我相信他們不是三邑子孫,他們必是倭人的後裔。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