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球」誤吞釀腸穿孔!巴克球是什麼?有哪些風險?危險玩具還有哪些?該注意什麼?

巴克球帶有磁性,是許多孩子愛不釋手的玩具。日前,一名男童誤食巴克球後,連續吐了三天,就醫後透過X光才發現,巴克球將腸胃道緊緊吸住,造成腸穿孔,必須動手術取出。醫師也提醒,誤食巴克球可能引發敗血症,甚至有致死風險。巴克球究竟是什麼?使用上該注意什麼?還有哪些危險玩具呢?

巴克球是什麼?有哪些危險?

巴克球(Buckyballs)又稱魔幻磁力珠,是一種顏色豐富、體積小、磁力強的圓珠益智玩具;而巴克球極強的磁力,主要是來自稀有金屬釹(neodymium)。因為可以組合成任意造型,巴克球被用來訓練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或當成裝置藝術。

巴克球(Buckyballs)又稱魔幻磁力珠,是一種顏色豐富、體積小、磁力強的圓珠益智玩具;而巴克球極強的磁力,主要是來自稀有金屬釹(neodymium)。因為可以組合成任意造型,巴克球被用來訓練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或當成裝置藝術。 (Chris Sweda/Chicago Tribune/Tribune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巴克球(Buckyballs)又稱魔幻磁力珠,是一種顏色豐富、體積小、磁力強的圓珠益智玩具;而巴克球極強的磁力,主要是來自稀有金屬釹(neodymium)。因為可以組合成任意造型,巴克球被用來訓練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或當成裝置藝術。 (Chris Sweda/Chicago Tribune/Tribune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美國自2009年發行巴克球並行銷各國,隨後幾年,有數千名孩童因誤吞巴克球送醫,全球有許多國家因此禁止販售。台灣經濟部則在2019年將巴克球列入應施檢驗玩具商品,要求業者經檢驗合格才可販售。然而,當前網購盛行,不少通路都有販售巴克球,部分包裝若未明示警語,家長也未留意風險,就可能釀成憾事。

由於國際間規範,玩具磁鐵磁力不得超過50高斯,而巴克球的磁力高達4000高斯,已超標80倍之多,一旦被誤食進入人體,巴克球極強的磁力,就會穿過人體組織互相吸在一起,導致胃腸道穿孔或阻塞,嚴重者可能引發敗血症,甚至死亡。醫師提醒,巴克球平時應放在孩童拿不到的位置,孩童玩耍時,家長務必陪伴在側。也有醫師直言,最好不要再給孩子玩巴克球,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延伸閱讀》兒童誤吞10顆巴克球 造成腸穿孔動手術取出

史萊姆又是什麼?玩史萊姆有哪些風險?

除了巴克球備受孩童歡迎,「史萊姆」(Slime)也是這幾年非常流行的玩具。可以任人搓圓捏扁、黏呼呼的史萊姆,最早出現於1976年,由一家玩具製造商美泰兒(Mattel)推出,主要成分是關華豆膠(豆科植物萃取物)。但近期出現的史萊姆,多由膠水、硼砂等物質混合而成,會添加人工色素或香精;因為介於固體與液體之間,具有一定流動性的特殊觸感,成為孩童之間最風靡、最火熱的玩物。

然而,史萊姆柔軟看似無害,其實暗藏風險。由於史萊姆中含有硼砂與色素,大量、長時間接觸可能出現皮膚紅腫、痛癢等過敏性皮膚炎的症狀,倘若細菌感染,甚至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建議每次把玩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

玩史萊姆還有誤食硼砂的風險,恐將引起腸胃不適,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硼砂遇到水會變成硼酸,大量誤食還可能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引發腎衰竭等嚴重後果。醫師呼籲,玩完史萊姆,一定要記得洗手。

延伸閱讀》新興玩具藏危機 標檢局提醒家長注意

指尖陀螺是什麼?使用上有哪些危險?

而指尖陀螺(fidget spinner)原本是在北美風行,前幾年引進台灣後,也隨即在孩童之間蔚為風潮。指尖陀螺形狀扁平,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形狀與材質,主要特色是中間有一個軸承,其外有三個邊緣較重的葉片。指尖陀螺玩法很簡單,用兩隻手指夾著軸承,另一隻手指朝葉片一撥就會不斷旋轉。

有人形容指尖陀螺像天花板風扇與三頭電動刮鬍刀頭的結合體,《紐約時報》則稱它為「Z世代的呼拉圈」,可以單手把玩,在手上快速空轉,有助於緩解焦慮,令人感到放鬆。不過,指尖陀螺微小、易脫落的零件,要是被孩童誤食,可能卡在食道內導致噎傷;若旋轉時飛出手中,鋒利的邊角也可能誤傷自己或他人,恐怕造成不可挽回的憾事。

除了玩具本身,還有哪些危險?

玩具本身之外,許多兒童玩具內含水銀電池(鈕扣電池),家長應注意不要讓孩童誤食,英國便屢傳孩童誤吞水銀電池最後導致身亡的案例。

英國政府已將水銀電池列入「兒童死亡預防通訊」(Child Death Prevention Newsletter)中,提及鈕扣電池內含重金屬,具有強腐蝕性、強鹼性、帶電等特點,一旦孩童誤食,容易在潮濕環境內短路,放電產熱,嚴重將造成內出血甚至死亡。

提醒家長,若孩童不慎誤食鈕扣電池,可能會出現咳嗽、作嘔、喉嚨或肚子疼痛等現象,即便沒有明顯不適症狀,家長都應提高警覺,緊急將孩童送醫檢查。

許多兒童玩具內含水銀電池(鈕扣電池),家長應注意不要讓孩童誤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許多兒童玩具內含水銀電池(鈕扣電池),家長應注意不要讓孩童誤食。(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家長該如何確保孩童玩玩具的安全?

3歲以下的幼兒,最愛將玩具放入口中,誤食危機四伏,此時玩具零件大小就是關鍵。家長可利用捲筒衛生紙,簡單判斷玩具是否對幼兒有潛在吸入窒息的可能。

捲筒衛生紙中間圓洞的直徑約3.5公分,當某個玩具零件,不論怎麼轉都可以任意穿越捲筒,就表示危險,不適合放在3歲幼兒手部可及之處。

此外,家長也應該定期對孩子的玩具進行安檢,檢查項目如下:

  • 小配件:寶寶易誤食小配件,一旦發現損壞或脫落,應立刻修補或丟棄玩具,以防造成窒息的危險。

  • 繩線長度:玩具的繩線長度不宜過長,否則繩線可能纏繞寶寶頸部。

  • 玩具邊緣:邊緣過於尖銳的玩具,容易刺傷孩童,應避免給予。

  • 材質:木質玩具,要注意有無木屑會刺傷孩子;彈簧類玩具,則可能彈傷孩子,要特別小心。

  • 塗料:應留意玩具塗料的成分,避免鉛、鎘等重金屬,否則孩童啃咬玩具後,可能會有中毒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