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發病不光只手抖! 盡早診斷才能正確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若家中長輩出現動作緩慢、走路小碎步、身體靜止時出現顫抖、臉部表情僵硬等動作症狀,可能需留意是否患有巴金森氏症!台中榮總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郭怡真主任表示,巴金森氏症分為典型、非典型及次發性巴金森氏症,這三大類皆因不同原因所引起,治療方式也有所差別,因此,早期診斷病因很重要,才能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治療。
嗅覺異常、焦慮或睡眠障礙 可能是神經退化前兆!
其中,典型的巴金森氏症是因腦內黑質腦細胞快速退化,導致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所引起的疾病,腦內缺乏多巴胺就會產生前述的動作症狀。郭怡真主任補充,其實在病人出現動作症狀之前,會先出現指標性非動作症狀,像是嗅覺異常、易焦慮或憂鬱、快速動眼期睡眠疾病(如睡覺時突然拳打腳踢、大吼大叫等),這些都是神經逐漸退化的表現。
然而,許多中老年人會以為出現這些症狀,只是年紀老了退化,因而延誤診斷時間,其實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出現動作症狀後,腦內的多巴胺已經死亡約50-80%以上,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非動作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
根據病人需求調整藥物 搭配積極運動有效延緩病程
談到巴金森氏症的治療,目前能以藥物與手術治療,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根據病人年紀、病程及症狀來調整合適的藥物治療組合。若本身年紀較大,服用中藥物也多,就會建議搭配複方藥物,減少病人服藥的顆數,減輕服多顆藥的心理壓力。
此外,研究也證實,積極運動對延緩病程相當有幫助,郭怡真主任表示,不管在哪個階段的病人,「運動和復健」都需要持續執行,延緩神經的退化。若長期藥物治療,有些病人會因藥效吸收不穩定而無法有效控制症狀,就可考慮手術治療緩解症狀,維持正常生活。
鼓勵病友積極面對 一同對抗巴金森氏症!
郭怡真主任常與病人和家屬鼓勵,巴金森氏症雖然現在無法治癒,但目前有很多治療武器可以幫助病情獲得控制,維持及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她補充,病人在每次回診時,都會與個管師一同協助衛教及解釋藥物的效果和副作用,讓病人及家屬遇到副作用時都能放心,也能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此外,她建議病人在服用藥物時盡量避免蛋白質食物的攝取,可搭配維生素C泡水一同服用,增加藥物的吸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