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即將開幕──日本團體球類運動冀望藉由「全球化」以重返榮耀

距離巴黎奧運開幕僅剩5個月。本屆日本代表隊備受關注的是,展現復興跡象的團體球類運動。特別是長期低迷的男子籃球、手球與排球,相繼取得奧運參賽資格。為何這些競賽運動能夠重新崛起,重返奧運舞台?我們可以從此現象背後,窺見教練與選手的周圍環境之變化。

率領代表隊的外籍教練

除了2021年東京奧運因身為舉辦國而獲得的參賽名額之外,在男子項目方面,籃球距離自1976年蒙特婁奧運以來,已有48年之久;手球從1988年首爾奧運以來,則是睽違36年;排球自2008年北京奧運以來,亦間隔16年才得以再次參賽。

在這3個男子代表隊之間可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皆由外籍教練帶領球隊。在籃球方面,由曾在東京奧運擔任女子隊教練的美國籍湯姆・霍瓦斯(Tom Hovasse)領軍;手球則由曾帶領德國隊並榮獲世界最佳教練獎的冰島籍達道格・席格多松(Dagur Sigurðsson)帶領;排球則是由曾擔任法國隊教練的法國籍菲利普・布朗(Philippe Blain)率領。他們各自帶領代表隊前進巴黎奧運。

霍瓦斯教練於1990年來到日本,曾效力於企業隊的豐田汽車與東芝。退役後積極進行女子隊的指導工作,3年前在東京奧運競賽裡,帶領日本女子代表隊奪得銀牌,一時備受矚目。

「當我指導女子隊時,融合NBA(北美職業籃球聯賽)的方法與哲學以及歐洲球風。換言之,這是男子籃球的指導方法。」

(引自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網站「Olympics.com」的採訪)

觀眾非常習慣看到他以激昂熱烈的話語鼓舞選手,而在他的職業生涯裡,曾效力於NBA亞特蘭大老鷹隊與葡萄牙的籃球俱樂部。他不僅是一個充滿熱情的人,似乎亦將自己的國際經驗與知識融入指導日本選手的工作之中。此次,他將率領男子代表隊挑戰巴黎奧運的正式競賽。


「即使有些錯誤,但用自己的聲音來傳達還是比較好」,在這種信念之下,霍瓦斯教練以日語指導選手(路透)

席格多松教練與布朗教練都擁有在其他國家擔任代表隊教練的經驗,在世界頂尖水準的意識下進行指導並強化隊伍。他們是跨越世界的專業教練。

然而,距離巴黎奧運開幕僅剩半年之際,席格多松教練突然辭職,轉任克羅埃西亞代表隊的教練,準備參加3月的世界最終資格賽。日本手球協會正在尋找繼任人選,這也許是雇用外籍教練可能面臨的問題。而布朗教練則與日本排球協會簽約至巴黎奧運結束,其後將轉往韓國的球隊俱樂部──現代資本(譯註:Hyundai Capital,韓國現代汽車旗下金融服務部門)擔任教練。


在去年10月的巴黎奧運亞洲區資格賽裡,從首爾奧運以來,時隔36年後,以實力獲得參賽資格。席格多松教練受到選手們的簇擁被抬起慶祝(路透)


去年9月的排球奧運資格賽裡,布朗教練(左後)在對陣芬蘭的比賽中注視戰況(時事)

改革日本足球的德國人克拉瑪

日本代表隊採用外籍教練的先驅應該是足球。自1990年代以來,曾有以下的外籍教練率領日本代表隊:

漢斯・奧夫特(荷蘭)1992~93年 羅伯特・法爾寇(巴西)1994年 菲利普・杜斯亞(法國)1998~2002年 奇哥(巴西)2002~06年 伊維察・奧西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2006~07年 阿爾貝托・扎凱羅尼(義大利)2010~14年 哈維爾・阿吉雷(墨西哥)2014~15年 瓦希德・哈利洛吉奇(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2015~18年

回顧60多年前的日本足球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獲譽為「日本足球之父」的德國人德特馬・克拉瑪。雖然他並非總教練,但卻是1960年來到日本的首位外籍足球教練。

當時,日本代表隊在國際賽上一直無法取得勝利。日本足球協會向西德(當時)足協請求派遣一位優秀教練,而雀屏中選的便是克拉瑪。當時他在西德的杜伊斯堡等地的體育學校擔任總教練。

來到日本後,克拉瑪與日本代表隊員住在同一家旅館,而在球場上則是從基本的踢球方式開始教起。那個時代,日本幾乎沒有天然草皮的足球場等設施。然而,克拉瑪以德國式的理論指導方法,使日本足球有了長足進步。當時擔任翻譯的岡野俊一郎(其後曾任日本足協會長)曾如此回顧:

「克拉瑪先生為日本帶來『教練學』。他親身示範在日本前所未有的理論教學方式,為日本足球奠定基礎,並步上正軌,更帶給日本朝向未來的光明希望。」

(出自《德特馬・克拉瑪:日本足球改革論》(中條一雄著,Baseball Magazine出版社)

1964年東京奧運,日本擊敗阿根廷等隊伍,晉級八強。克拉瑪自1967年起成為國際足球協會(FIFA)認可的教練,負責指導世界各國球隊,而接受他指導的日本選手們,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上贏得首面銅牌。

對於整個體育界,亦是影響深遠。他的功績之一是創立「日本聯賽」。當克拉瑪來到日本之際,國內比賽主要以淘汰制的錦標賽為主。業餘球員無法長期離開工作場所。而淘汰制賽事毋須遠征各地,比賽通常在幾天內結束。然而,克拉瑪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

與其在比賽落敗後便結束,透過與強大對手的多次對抗,更能提升實力水準。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主張不可或缺的是全國性聯賽,而非淘汰賽。

1964年東京奧運的閉幕式次日,在足球相關人士聚集的宴會上,克拉瑪提出對於日本足球的建議。

「為了提升日本球員與球隊的實力,無論如何都必須採取歐洲各國所進行的聯賽方式。必須把日本全國分為4個區域,在每個區域選出最強的12支球隊進行聯賽。」

(《德特馬・克拉瑪:日本足球改革論》)

克拉瑪的提議獲得採納,1965年日本足球聯賽(JSL)成立。受到日足聯成立的鼓舞,其他運動項目亦紛紛展開「日本聯賽」。在高度經濟成長時期,企業開始重視可以推廣企業宣傳的運動部門,國內聯賽的活化對於強化日本代表隊亦發揮重要作用。


擔任拜仁慕尼黑(1975-76年)總教練時期的克拉瑪(中央)。他指導德國的代表性守門員瑟普.邁爾(左)等人,贏得歐洲冠軍杯(AFP/時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選手紛紛挑戰海外舞台

然而,國內外在1990年代都經歷了巨大轉變。在日本,隨著經濟泡沫破裂,許多企業球隊相繼終止或解散。球員們的競賽環境變得不穩定,各項競賽裡日本代表隊的低迷亦見顯著。

將目光轉向海外,會發現隨著歐洲一體化,開啟歐洲聯盟(EU)內部球員的自由轉會制度,隨著各國運動俱樂部的「多國籍化」,競賽水準的迅速提升。此外,由於付費衛星播放的普及,轉播權的價格飆漲,使得運動產業的規模擴大。美國的職業運動與歐洲相同,亦開始接納各國選手,致力發展全球化。

1993年,日本成立J聯賽(譯註:J. League,日本職業足球聯賽)。5年後的法國世界盃,日本代表隊首次參賽,當時代表隊的所有球員都是J聯賽的球員。然而,賽事結束後,中場球員中田英壽轉會至義大利甲級聯賽的佩魯賈足球俱樂部(譯註:AC Perugia Calcio),打開了轉籍海外的大門。


1998年9月13日,在對尤文圖斯的比賽裡,效力於佩魯賈的中田英壽(左)在下半場第6分鐘踢入他在義甲聯賽的首次進球(AFP/時事)

進入21世紀後,許多選手經過在J聯賽的活躍後,將舞台移至海外,日本代表隊也蓄積實力,得以連續7屆參加世界盃足球賽。截至2022年的卡達世界盃為止,日本代表隊的26名球員裡,僅有7名為J聯賽球員。

相比之下,日本的泡沫經濟破裂,其他球類競賽的國內聯賽狀況低迷,追趕不上全球化的潮流。不過,近年來地方型的運動俱樂部增加,例如籃球方面成立B聯賽,競賽基礎正在逐步重建。我們可以明顯見到,越來越多在國內奠定基礎的選手移籍海外發展。

在籃球方面,由於出現日本籍的NBA球員,成為渡邊雄太(曼斐斯灰熊隊)參加本屆奧運的原動力。若八村壘(洛杉磯湖人隊)也參加奧運的正式比賽,將可為球隊貢獻更多戰力。排球方面,石川祐希與高橋藍已加入世界頂尖水準的義大利甲級聯賽俱樂部。而在手球領域,在卡達、法國與波蘭等聯賽中奮鬥的日本選手們,亦在資格賽裡成功晉級奧運。

石川作為排球男子日本代表隊的隊長,也是義大利甲級聯賽AC米蘭隊的主力球員,他表示:「在實力方面,如果比較日本代表隊與俱樂部,甲級聯賽的球員都是各國代表隊的主力,個人水準比日本代表隊的球員更高。」(毎日新聞,2023年11月14日早報)。首次來到義大利至今已9年多。他在世界級的競賽環境裡與其他球員切磋,不斷磨練技巧。


石川祐希從大學時期便開始在世界最強的義大利甲級聯賽中持續出賽。從2022年開始,成為AC米蘭隊的攻守核心,表現出色(路透)

採取讓競賽環境產生「良性循環」的措施

日本的團體球類運動終於開始風生水起,但未來仍有無法拭去的一抹不安。這是由於少子化的影響,國內的競賽人口正在急速減少。

根據2019年3月由體育廳進行的調查「加盟中體連・高體連・高野連之學生數預估」,從未來的人口推算結果來看,參與運動性社團活動的學生人數,相較於2009年的高峰時期, 2048年預計將減少約30%。在球類等團體運動方面,某些競賽的參與者人數甚至會減少一半以上。

若團體球類運動的成員減少,便無法組成球隊。因此比起個人競賽,加速消失的恐怕是團體性的社團活動。從2023年度開始,公立中學已開始著手將社團活動轉移至地區性的運動俱樂部,但由於缺乏教練等問題,目前仍在持續摸索。今後,中學與高中的運動環境整備,將成為日本體育界的一大挑戰。

從基層培養出優秀選手,透過國內競爭,挑戰國際水準。接著,在世界舞台上的出色表現推動競賽之普及。若要確保團體球類運動的復興,中長期的措施不可或缺,如此才能創造出前述的良性循環。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