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性別風波》專家:有色人種女運動員遭為「男」,與種族歧視有關

阿爾及利亞拳擊好手克莉芙上週在巴黎奧運女子66公斤級4強戰晉級後,情緒激動地流下眼淚。她與台灣拳擊手林郁婷成為本屆奧運的焦點之一,兩人實力強勁,已確保至少獲得銅牌,但網路上卻充斥著對她們性別與參賽資格的質疑。

這場爭議始於國際拳擊總會(IBA)缺乏透明度與證據的說法,聲稱克莉芙和林郁婷未通過去年世界錦標賽女子賽事的性別檢測,但IBA並未對這項檢測內容和結果提供具體解釋,而且該組織已被永久禁止參與奧運。同時,兩名選手均已獲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允許參加巴黎奧運。

在1日的女子拳擊66公斤級預賽中,克莉芙對陣義大利選手卡里尼(Angela Carini),卡里尼在比賽開始46秒後便棄權退場。這一幕引發了對克莉芙和林郁婷的性別仇恨言論及虛假指控。

38歲的阿爾及利亞球迷穆罕默德(Adel Mohammed)對《美聯社》(AP)表示:「這是因為她是非洲人,因為她是阿爾及利亞人。這些言論來自白人……這是種族主義。」

<cite>義大利選手卡里尼(Angela Carini)在克莉芙(Imane Khelif,左)連續重擊下,開賽一分鐘就決定棄賽。(美聯社)</cite>
義大利選手卡里尼(Angela Carini)在克莉芙(Imane Khelif,左)連續重擊下,開賽一分鐘就決定棄賽。(美聯社)

據《美聯社》4日報導,克莉芙和林郁婷遭遇性別質疑和仇恨言論,並非有色人種女性在體育界面臨性別爭議的唯一案例。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指出,非白人女性運動員在參賽時,經常面臨不公平的性別測試和被誤認為男性或跨性別者的指控,有色人種女性時常比白人女性受到更多審查和歧視。

克莉芙4日接受《美聯社》合作運動媒體SNTV的訪問,針對她在本屆奧運所遇到的風波發表看法。她以阿拉伯語呼籲停止對運動員的霸凌行為,表示:「我要向世人傳達:堅守奧林匹克原則和奧林匹克憲章,不要霸凌運動員,因為這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這會毀掉一些人,扼殺一些人的思想、精神和心智。這會分化人們。因此我要求大家不要霸凌別人。」

瑞士人權組織「運動與人權中心」(Center for Sport and Human Rights)主任米特拉(Payoshni Mitra)表示,全球南方或發展中國家女性選手受性別測試影響的情況較多,當代國際體育賽事規則和標準通常以歐洲為中心,並沒有完整考慮到全球的多元性,「我們需要接受所有不同樣貌的女性,但目前我們還做得不夠。」

被認定不符「女性標準」的女運動員

國際體育聯盟往往缺乏對性別與多元性別認同的理解,尤其是在針對不符合典型西方白人女性形象的有色人種女性運動員時,這一點已引發諸多爭議。

南非田徑運動員賽曼雅(Caster Semenya)就是這種情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自出生以來一直被認定為女性,也以女性身份成長和生活。然而,2009年,她在世界錦標賽800公尺比賽中奪冠後,由於外表壯碩且速度驚人,引發外界對其性別的質疑。經過檢測,賽曼雅被發現患有「性別發展異常」(DSD),這使她的睾酮濃度高於一般女性。

儘管賽曼雅的這一特徵是與生俱來的,世界田徑總會(WA)卻認為,這給她在女子田徑比賽中帶來了類似男性的優勢,因此要求她降低體內的睾酮濃度。這一規定迫使賽曼雅在隨後的數年間,必須努力減少睾酮濃度以符合參賽資格。

WA的前身「國際田徑聯合會」(IAAF)自2011年開始實施這些規則,並且逐年收緊。根據2018年的規定,女性運動員的睾酮濃度不得超過每公升5納莫耳(nmol/L),但賽曼雅的天生睪酮濃度就大於10nmol/L。

<cite>南非田徑奧運金牌得主賽曼雅,因體內天然睪酮濃度過高,遭禁止參加中距離徑賽。(AP)</cite>
南非田徑奧運金牌得主賽曼雅,因體內天然睪酮濃度過高,遭禁止參加中距離徑賽。(AP)

不少批評者認為,天生睾酮濃度應該被視為一種天賦,類似於籃球運動員的身高或游泳選手的長臂。美國醫學人類學家格里菲斯(Danyal Kade Doyle Griffiths)表示:「沒有人會因為『飛魚』費爾普斯(Michael Phelps)擁有某些天賦,使他在游泳中表現出色,就質疑他的參賽資格。」

類似的案例還包括印度女子短跑運動員裳德(Dutee Chand),她在2014年大英國協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後因睾酮濃度原因被淘汰,但她最終將IAAF告上法庭,挑戰限制女性運動員天生睾酮濃度的規則。

<cite>印度女子短跑運動員裳德。(美聯社)</cite>
印度女子短跑運動員裳德。(美聯社)

種族主義歷史影響對女性特質的看法

有色人種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常被貼上更具男性特徵的刻板印象標籤,這可以追溯至奴隸制度時期。當時,奴隸主會根據黑人女性的外貌和更男性化或更女性化的技能來為她們定價,這種非人化且物化的歷史深遠影響至今。

美國網球名將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是受害者之一,針對她的網路陰謀論和錯誤資訊廣泛傳播,甚至造謠她是男兒身。2017年,小威廉絲曾寫過一封公開信給她的母親,感謝母親在面對那些「過於無知而無法理解黑人女性力量的人」時,為她樹立了榜樣。美國女子職籃(WNBA)球星葛蘭納(Brittney Griner)也面臨類似的造謠抹黑。

<cite>美國網球名將小威廉絲。(AP)</cite>
美國網球名將小威廉絲。(AP)

這些針對有色人種女性的審查深植於種族主義歷史,她們常被認為不夠女性化、肌肉太發達、具有威脅性或過於男性化。格里菲斯指出,這些例子強烈顯示出種族主義、對跨性別者和雙性人(Intersex)的歧視與敵意是密不可分的現象,「這可以回溯到將種族與性別掛鉤的悠久歷史,黑人女性總被認為比白人女性更具男性特徵。」

普渡大學的性別研究專家庫基(Cheryl Cooky)表示,對於女性特質的定義往往以西方白人女性的標準或白人審美觀為基礎。如果女性運動員的特徵或形象不符合這些西方化的、以白人為標準的觀念,就容易受到質疑或指控。

在克莉芙及林郁婷的案例中,IOC發言人亞當斯(Mark Adams)強調,IBA的性別檢測「整個過程存在缺陷。從測試的設計,到如何與我們分享測試結果,再到測試公開的方式,都存在嚴重缺陷。」

IOC在2021年發布了10項關於性別和性別包容的原則,強調需要創建一個「安全、無騷擾的環境」,以尊重運動員的性別身份,同時確保比賽的公平性──希望這些原則能夠得到認真對待。

<cite>美國女子職籃WNBA名將葛蘭納(Brittney Griner)(AP)</cite>
美國女子職籃WNBA名將葛蘭納(Brittney Griner)(AP)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