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雇主家庭與移工 「弱弱相殘」亂象

▲遲遲不改善移工的工作環境,只會讓台灣淪為「奴工日不落國」,長期來看,無助於解決缺工問題。(圖/NOWnews資料照)
▲遲遲不改善移工的工作環境,只會讓台灣淪為「奴工日不落國」,長期來看,無助於解決缺工問題。(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近期長照界的熱門話題,就是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議「80歲就廢巴氏量表,直接申請看護移工」,而民進黨政府則隨之起舞,計劃下修引入移工的門檻。然而,廢除巴氏量表對人民真的有益嗎?又會引發什麼樣的蝴蝶效應呢?

台灣少子化和高齡化問題加劇,未來每個家庭都要面對有一至兩名長者需要照顧、而本身又有自身工作和子女須照養的現象,讓長照問題迫在眉睫,且絕非擴大引入移工便能解決,甚至開放移工至今早已有許多問題待解。現行法規要求雇主申請移工時,要附上巴氏量表文件,而巴氏量表的用途在於透過鑑定,就可以判定患者需要什麼程度的醫療照顧(長照服務、申請相關補助等),以及確認是否符合申請外籍家庭看護工的資格。無論是廢除巴氏量表,或是放寬引入移工的規範,民間團體都認為這些政策絕非改善移工工作環境的「萬靈丹」,甚至遲遲不改變移工政策,只會讓台灣淪為「奴工日不落國」。

移工需24小時居家待命 宛若奴工國度

現今台灣最大的移工問題,在於移工工時超級高,除了必須24小時居家待命,有時休假日也會被部分惡質雇主剝奪,呈現「移工想休息,但雇主不允許」的奴工生活,間接導致失聯移工現象加劇和台灣在國際上「移工人權」的污名化加深。

民間團體如婦女新知基金會、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和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在近期於立法院舉辦《反對奴工長照、譴責政策買票》聯合記者會,指出台灣政府應拋棄奴役心態,承諾移工的薪資與勞動條件不再與本國勞工脫鉤,規劃移工全數轉由與政府簽訂行政契約提供長照服務之長照服務機構聘僱,以多對多的協作方式提供長照服務,並持續改善所有長照人員勞動條件。

國際社會推行成功老化 日本長照選擇多元

事實上,國際社會正推行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政策,無論是尚未老化的年輕一輩,或是很多長者都應期待老年生活能健康、有尊嚴且快樂,並非只是需要一個「奴工」隨侍在側,且「有事弟子服其勞」應是子女的義務,政府和家庭都不應全部推給移工,而是應改善長照制度,建立樂活高齡社區,並以多對多的照顧方式取代一對一的奴工制度。

發展長照制度相對久和完善的日本,針對長輩提供不同的長照選擇,也不會完全仰賴移工。有部分長輩想遠離同居子女的紛擾,有部份長輩則覺得一個人在家很寂寞、想要同齡的朋友。為了配合不同高齡者的需求,日本依據設施的目的、服務項目分成8大類,而這些服務項目都不脫離「讓社區和住宅合一」的宗旨,例如在照護院的庭院舉辦「社區喝咖啡」活動,讓多個家庭前來照護院和老人們互動和聊天,減輕老人們獨居的孤獨感,同時減輕移工和長照服務員的負擔。

台灣「弱弱相殘」現象惡化

雖然台灣目前給予移工的薪水從17,000元提高至21,000元,但相對於其他工作類別的勞工來說依然是低薪,且對經濟相對弱勢的雇主家庭來說,已經是沈重的開銷;現今政策經常會讓移工的薪水不足以應付日常所需,而經濟弱勢的家庭也請不起別的移工跟他輪班,造成移工必須長時間待命、毫無人身自由,即便雇主和移工相處融洽,仍會因經濟因素產生摩擦。

民間資深通譯受訪時便表示,也不是每個雇主家庭都很壞,雖然有部份惡質雇主家庭,但更多的是經濟也處於弱勢的雇主家庭。有時在雇主和想轉換工作的移工調解會上,看到雙方都淚灑現場,自己心中也會感到難過和痛苦。因為想換工作的移工們往往也很喜歡「阿嬤/阿公」,也不願意離開「阿嬤/阿公」,無奈工時實在太長,移工身體也出現健康問題,加上薪水遠低於其他工作,只得哭著和「阿嬤/阿公」告別;而「阿嬤/阿公」的雇主家庭則因沒辦法立刻找到替代性看護人力,而心力交瘁。

包括台灣人權促進協會在內的民間人權團體也站在雇主立場考慮,呼籲政府應介入長照議題,而不是大幅度地放寬引入移工政策後便撒手不管。民團指出很多長照家庭都是勒緊褲帶在聘僱移工,對長照家庭來說,一旦家務移工的薪資提升,長照家庭的成本就會上升。民團說:「這其實都是政府刻意製造出來的『弱弱相殘』的局勢!政府退位、長照量能不彰,幾十年來把照顧的責任丟給個別家庭,讓長照這個公共議題,變成個別家戶裡面的勞資爭議,以此來規避政府的長照責任。如果政府能夠完善引入移工制度,就不會衍生出如此多的人倫悲劇。」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奴工長照」是台灣之恥!廢除移工24小時待命制迫在眉睫
巷仔內/全球爭海外人才!借鏡日本他山之石:搶移工並非只靠政策
反對免評巴氏量表!民團提長照缺陷 痛批台灣是「奴工日不落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