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超過99%!新創圈神話WeWork驚傳破產 一文看懂孫正義最大投資敗筆

昔日新創圈神話WeWork近日驚傳將申請破產保護,華爾街日報、MarketWatch等外媒報導,2019年時估值高達470億美元(約1.5兆台幣)的「共享辦公室」業者WeWork,因無法支付即將到期的債券,最快將於下週聲請破產以尋求救濟,而消息曝光後,WeWork的股價一路雪崩式下滑,在盤中交易時下跌32%,盤後股價更是暴跌逾40%。

怎麼崛起?

創辦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於2010年展開WeWork事業版圖,期望建立一種全新的辦公室型態,WeWork在各地向地主租賃辦公大樓,再重新打造成「共享辦公室」,提供現況較不穩定或人員編制較少的公司一個「流動性高」的辦公場所。

WeWork提供自由的、短期的資賃服務,等同於「二房東」,吸引許多新創企業上門,自創辦以來不論資金或規模都飛速增長,在2017年更獲得日本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的青睞,注資高達44億美元(約1423億台幣),讓WeWork一舉躍上領頭獨角獸的位置。

第一次上市碰壁

WeWork的獲利模式即是向企業收取辦公室租金,但相對而言,WeWork也必須付出高額租金給原地主,加上辦公室的社辦添置、積極在世界各地瘋狂拓點,讓WeWork始終沒能摸索出一種「高獲利」的營運模式,開始營運後更是每年虧損。

WeWork創辦人諾伊曼也成為公司發展上的絆腳石,在獲得巨額資金後諾伊曼種種行徑開始讓投資人感到擔憂,例如購入一台噴射機作為私人座駕等,導致2019年WeWork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申請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就遭到投資人質疑,進而讓上市計畫失敗。

於此階段,孫正義曾公開承認投資失敗:「在WeWork的投資上,我最大的失誤在於識人不明。」

<cite>共享空間Wework創辦人諾伊曼(Andy Neumann)。(圖/wikipedia)</cite>
共享空間Wework創辦人諾伊曼(Andy Neumann)。(圖/wikipedia)

正式上市 短暫回溫

第一次上市失敗後,WeWork開始一連串對公司制度的修整,包含將諾伊曼踢出董事會,並成功在2021年與BowX Acquisition Corp合併借殼上市,估值約90億美元(約2911億台幣),而當時因疫情影響,許多企業漸漸明白傳統辦公室的缺點,讓WeWork的營運狀況短暫出現好轉,雖然並未轉虧為盈,但成功讓虧損幅度稍微縮減。

未能解決問題 面臨破產

雖然WeWork在成功上市後曾短暫迎來曙光,但整體狀況並未因此好轉,主要原因即是WeWork遲遲沒有找到「高獲利」的營運方式,即使審慎選址以降低成本、制定計劃吸引新會員,甚至開始購入土地當「大房東」,但摸不出高獲利模式的WeWork好比翅膀長不大的鳥,羽翼再豐展翅幅度依舊短小,始終飛不高。

網路資料庫Statista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至2022年為止,WeWork虧損累積超過150億美元(約4852億台幣),而從上市的2021年開始看起,虧損也高達64億(約2070億台幣)。

至今年3月,WeWork才跟軟銀、資產管理公司King Street協議削減15億負債,8月也向外界坦承用戶已大量流失。自2021年上市,短短兩年WeWork的價值已經蒸發超過99%,加上債券即將到期,且同時面臨鉅額租金、債務壓力,目前WeWork正與債權人協商能否再延長7天期限,WeWork是否還有一線生機?值得外界持續關注。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