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抽查沒美豬 消基會質疑洗產地

今年5月下旬展開的市場抽查,未見美豬商品,消基會質疑遭「洗產地」。(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5月下旬展開的市場抽查,未見美豬商品,消基會質疑遭「洗產地」。(本報資料照片)

2021年1月1日起,國內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迄今超過2年。消基會指出,根據今年5月下旬展開的市場抽查,未見任何美國產製豬肉商品,質疑遭「洗產地」,呼籲食藥署應更積極確保食品進口的資訊透明度和安全性。食藥署表示,美國豬肉不可能以洗產地的方式進入台灣。

消基會表示,為了解這2年多的輸入查驗等管理措施是否落實,5月下旬展開調查,抽查從北部、中部及南部的市場攤販、超市、百貨公司超市、餐飲業等,共抽樣調查289件含豬肉成分的相關食品,卻未見任何美國產製豬肉商品,且豬肉來源涵蓋了單一產地或多個產地,當中僅1.7%的樣本明確標示產品不含任何萊劑。

根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顯示,今年1月至5月29日,自美國進口的豬肉計1204.06噸,豬其他可食部位計1511.47噸,與進口量相近的法國1367.38噸相比,美豬總量略高於法國,但市場卻不見美國進口的豬肉相關商品,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表示,撇除消基會在本次抽查恰好沒抽查到美豬產品,另一種可能是美國豬肉洗產地,也就是產地標示為其他原產地。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美國豬肉根本不可能以洗產地的方式進入台灣,主要是美國豬肉在國內市場占比僅0.4%,由於比例太低,消基會想在市面上查到本來就很困難。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美國進口豬肉品項中,豬肉其實並不多,主要是大腸頭和豬蹄筋為主,這些部位進口後都是進入食品加工,而加工品在標示上本來沒有特別的要求。

雲林縣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林明彥說,台灣的分切廠有CAS認證,台灣豬隻多少量可分切出多少豬肉能算得出來,進口豬肉應該不至於透過分切過程洗產地。

屏東縣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則表示,只有標示產地、沒標明含不含萊劑沒什麼用,資訊不對等根本無法替消費者把關,誰知道政府到底有沒有嚴格檢驗,不僅影響到台灣本土豬產業,也傷到豬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