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擔心:百萬年薪恐加劇產業泡沫

工商時報【賴瑩綺╱綜合報導】 隨著全球AI產業興起,大陸企業家紛紛砸下巨資投入研究,並給AI人才動輒百萬人民幣(下同)的高薪。只是,AI產業尚未成熟,龐大的研究與人事成本仍未能轉化成實際收入,此一情況下,各界擔憂高薪搶人才恐將加劇AI領域的泡沫。 新浪財經報導,現階段的人工智慧領域,最賺錢的可能就是「人工」生意了,因為AI人才短缺,就連今年的專業應屆生,都有業者喊出30至50萬元年薪搶人,更別說更有經驗的專才。 報導引述獵人頭公司業者表示,在AI領域裡,即便是級別低一些的人,也在學術界有多年研究。他們的薪酬往往與學術成果掛鉤,就算一部分人之前並沒有在企業中有過對應的職業經歷,但過去在學術機構中積累的經驗和年資,將被直接對應到他們正進入的職場中。 報導指出,高薪搶人在AI行業見怪不怪,畢竟,在以商業為導向的企業中,能為企業做出的貢獻才應該是薪酬的唯一標準。只是,與目前AI專業人才「奇貨可居」的價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I公司本身真正創造的價值,卻少的可憐。 此外,目前「人工智慧」仍是個籠統的概念,企業並不會真的在招聘時招「人工智慧崗位」,具體會分為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推薦演算法等不同的職責描述,招的不光是工程師和程式員,還包括科學家。 而一個複雜的和人工智慧沾邊的項目,可能涉及到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得由至少一名50萬年薪起跳的科學家完成。當然,一個人肯定還不夠。 報導稱,這樣一個年薪近千萬的團隊,能否為公司創造出逾億元的利潤,才是它是否體現價值的唯一衡量標準,可惜與大部分AI企業目前的現況完全相反。 稍早人民日報報導也指出,要當心AI潛在泡沫。各界低估AI基礎理論、核心關鍵技術及人才方面都存在「軟肋」,這也是AI反覆出現冷熱潮的主因。在新技術之下,不少乘機炒作、騙取資本的人士,將AI炒得越熱,做大AI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