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險峻 我船運業者應嚴正面對

工商時報【張佩芬╱台北報導】 貨櫃船運市場經過併購潮,全球第一的丹麥馬士基航運首席運營官Soren Toft日前宣稱,未來全球性貨櫃船公司只會存在三家,引發國內業界熱議,擔心國內兩大貨櫃船公司前途。不過業界高層認為,馬士基談話具心戰效用,只是我商仍須嚴正面對市場嚴峻挑戰。 去年至今貨櫃船運市場已有中國海運、美國總統、漢堡南美、阿拉伯輪船、東方海外五家船公司遭併購,另日本三大貨櫃船公司合為一家,韓國韓進海運倒閉,共九家公司出現重大變化,而歐洲的媒體與海運研究機構,一再以不同方式探討未採取併購行動,或未獲併購船公司競爭力。 近日英國報導指出,知名的法國海運研究機構Alphaliner用馬士基估計1.4萬箱(20呎櫃)和2萬箱船舶每櫃成本差距為500美元,直指陽明海運所屬的THE聯盟成員僅有12艘1.8萬箱貨櫃船,馬士基所屬2M聯盟有1.8∼2萬箱超級大船有62艘,長榮海運所屬Ocean聯盟有51艘,進而質疑THE聯盟的競爭條件。 對此陽明海運總經理林文博指出,THE聯盟已在研究建造超級大船的必要性;陽明內部高階主管則指出,超級大船灣靠港口受到一定限制,船隻調度靈活性不足,且以目前的低油價,每箱500美元成本差距恐誇大,另船隻裝載率也影響到單位成本,不可一概而言。 國內業界則分析,目前市場上顯得單薄的全球性貨櫃船公司,韓國現代商船、陽明海運,以星航運都入列,長榮海運壓力也逐漸加大,不過估計韓國政府在失去韓進海運後,不會允許現代商船也消失,我國政府也不會允許陽明消失。 但也有外籍船公司台灣公司負責人指出,美國早已放棄對國輪公司的堅持,該國美商海陸與美國總統輪船公司才會相繼賣掉,另新加坡海皇原也是國家航業公司,如今已賣給法國達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