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有溪俏」活動尋找花蓮水、看見花蓮歷史

      花蓮市公所推出「市有溪俏:找東找溪,找市嗎?」首場活動於6月15日登場,邀請文史工作者葉柏強老師,帶著大家走讀,穿梭在昔日花蓮舊市區隱密的水道,古老的小橋以及濕地,一探神秘的花蓮水的故事及花蓮的歷史變遷。

      花蓮市仍有許多地下伏流以及河川蜿蜒的流經市區,雖然這些河流可能因為加蓋或是因為工程的關係,逐漸的消失在眼前。葉柏強老師帶著參加民眾「尋找花蓮水」,一行人從花蓮市公所出發,行經大同市場、又一村文創、濕地公園、文創園區、節約街、復興街、時光1939、美崙溪畔,最後又回到花蓮市公所。

      沿路探索包括咚咚溪、紅毛溪及美崙溪等,穿梭在市區的三條水道,及導覽周邊的歷史演變。咚咚溪藏身在中山路、新港街及林森路的柏油路面下,唯一可以看到水流的地方則是在復興街的復興橋以及位在三民街的三民橋,咚咚溪穿梭於巷弄街道後,最終匯入美崙溪。葉老師指著大同市場說,這是蓋在河上的市場,而以前在日治時期的建築規劃,中山路以南是庶民生活,以北則是官廳風貌。

      花蓮日出香榭大道底下的排水溝最早是天然溪流「紅毛溪」,是砂婆礑溪之支流,據說西班牙人早期到花蓮採金時,就從這條小溪上岸,因此稱為紅毛溪,日本政府整治拉直後成為老花蓮人俗稱的「大排水溝」;另外美崙溪發源於花蓮市西北方中央山脈,流經花蓮市區,再蜿蜒注入太平洋。因為日本官營移民村的建立與撤離,也讓花蓮的歷史與日本息息相關,因此沿途也帶著大家觀賞日式街屋,有大同街與博愛街交叉口的日式房屋、位在新港街(大成補習班對面)的日式房屋以及位在節約街的檢察長宿舍,也前往隱身巷內的時光1939,是一名日本牙醫在1939年所建造的日式平房。

      葉老師也介紹了日治時期街名,像是春日通就是現在的復興街東段,連雀通就是現在的節約街,入船通就是現在的五權街;明義橋,以前叫作稻住橋,是目前花蓮舊市區內唯一留存在原地的日治時代橋樑,以前在溝仔尾還有一座福住橋,拆除後放置於花蓮市明義街與南濱路交叉口處。

     現在的花蓮文創園區是日本當時蓋的酒廠,葉老師也說明,為什麼日本人要蓋花蓮酒廠,主要地下水源充沛,且酒是軍民重要物資,因為從外地運酒進來很貴,能夠自給自足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在節約街上,還有賴錦德醫師故居及詩人楊牧的老家以及父親楊水盛,早年在花蓮市節約街經營東益印刷廠,節約街上的幾棟建築正好反映了花蓮建築型態的變化。

      最後走在尚志橋到中正橋之間的美崙溪河段的河畔,日人統治時期,原是花蓮港廳分屯大隊前往花蓮港神社的開闢過道,這裡擁有花蓮市最大的河濱綠地,也是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花蓮市長魏嘉彥表示,每座偉大城市,都有偉大的河川孕育文化,河流承載生活印記與文化紋理,串連起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過去城市發展過程中,我們與水爭地蓋住河流,現在市公所希望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把城市中的水找回來,期盼更多人來參與市公所辦理的活動,讓花蓮人熟悉並了解花蓮的歷史。

資料來源:花蓮市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