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MSCI中國ETF 掌握長線爆發行情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陸股市近幾年產生重大質變。2012年5月時,公司市值超過300億美元有9家,清一色為傳產與金融類股,至2017年5月,公司市值超過300億美元中,超過一半為電子商務類股,顯示陸股已由經濟剛起步時的傳產與金融,逐步跨入經濟開始成長的電子股。 台新MSCI中國基金經理人楊珮玉表示,MSCI中國成分股,包含在美國掛牌的ADR與在香港掛牌的H股,是一般A股指數所未涵蓋的,這些ADR與H股,大多是新經濟指標企業與傳統經濟支柱企業,如電子商務、互聯網、行動支付等新興科技產業,因此,布局MSCI中國ETF,可望參與未來陸股爆發力漲升行情。 有別於全球金融業普遍單獨找軟體供應商的情形,大陸自行開發金融科技項目,為全球獨創。楊珮玉指出,目前四大國有行庫的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分別與四大電商的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結盟,共同打造金融科技聯盟,進行全面性的電子商業服務,試圖走出具有特色的金融科技產業;陸股指數中,只有MSCI中國指數同時擁有四大金融科技聯盟成分股。 MSCI中國指數與其他陸股指數最大差異,在於其權重最高產業為資訊科技,非傳產與金融類股。目前於台灣掛牌的國外成分證券ETF中,並無追蹤MSCI中國指數商品;新推出的台新MSCI中國基金,為國內首檔追蹤MSCI中國指數的ETF,提供投資人掌握大陸未來新科技龐大商機。 楊珮玉認為,近幾年大陸對外資管制逐步鬆綁,如QFII、互聯互通等,可看出已準備結束金融鎖國與世界接軌。陸股加快改革,對國際市場影響力同步提升,6月MSCI宣布納入A股,一旦陸股對外開放,外資持股比重,將從無逐年拉高至新興市場平均水準。尤其外資與一般投資人最大不同,在於布局通常會選擇標竿指數,做為績效衡量標準,依照慣例MSCI編製的旗艦指數MSCI中國指數,將會是最多外資選擇追蹤的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