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中 北京將以「受害者」姿態迎接?

華爾街日報(WSJ)16日報導,國務卿布林肯17日起訪問北京,可想而知的是:東道主準備好一大堆諉過卸責來「款待」他;自2月中國飄過美國領空的偵察氣球被擊落四個月以來,中國把自己描繪成受害一方,也形容美國是全球侵略者,對內激發民族主義來因應。

WSJ指出,很多美國人看來,氣球事件是明目張膽的侵犯領空,但中國把氣球描述為科學探測飛艇,不慎被風吹離軌道,卻被美國形容成間諜氣球而擊落;中方反唇相稽,表示欠解釋的是美國。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日前與布林肯通電話便重申,雙邊關係急轉直下,「責任歸屬很明顯」。

史丹福大學研究學者奧斯林(Michael Auslin)表示,北京形塑自己是被害人來推卸責任,這個策略已行使了幾十年,現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動用民族主義,「攪動中國人的激情」。

奧斯林指出,美國長久以來強調要維繫雙邊關係,在北京當局聽來像是華府釋出信號,指美方不為已甚,「願意做一切」來避免情勢惡化,即便這個觀念在美已經過時。

政治學者表示,中方形容自己是被害人這個策略,再加上戰狼外交、操控近來事件,已經把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定位成負責任大國,對抗不負責任的美國。中國對內加強審查,在海外社媒平台擴大存在感,更放大這種訊息攻勢。

偵察氣球一開始在蒙大拿州被發現,中方的訊息顯得採守勢、很簡短,彷彿高層都覺得意外,但美方戰機以飛彈擊落氣球之後,中國轉守為攻;中方外交部指稱美方的反應「過了頭」。

智庫「亞洲社會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國際安全及外交副總裁羅素(Daniel Russel)表示,這種抓緊敘事力量,反映出習近平率領中共「講中方故事」的指針,包括重新定義人權及民主等概念,擴大運用列寧主義,因應壞消息之道,是對內審查及對外反駁,「按中國立場這是必然的事」。

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學者蒂博特(Kenton Thibaut)表示,北京集中力氣,把美國說成歇斯底里、偽善、不能信任,靠的是「說得理直氣壯,就有力量」這種想法。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新澤西租屋太貴 南卡女暑期實習搭飛機往返 凌晨3點早起趕上班
AI行騙大進化 3常見手法曝光 瞄準年長者詐財、騙感情
紐約市雷暴致航班延誤 加拿大山火霧霾明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