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恩.葛林柏:個人化學習創造學生「啊哈!」體驗

作者:賓靜蓀、程遠茜

手握七千萬美元基金的矽谷學校基金執行長 布萊恩.葛林柏,專門投資學校。他認為這是一種投資,而非慈善公益。反而是這些校長和老師送給我們禮物,他們的工作修補了我們的社會。

劉潔萱攝
劉潔萱攝

什麼是個人化學習?「絕對不是丟一台平板給學生,連上可汗學院的網站,學生就會自己學,」美國矽谷學校基金會(Silicon Schools)執行長布萊恩.葛林柏(Brian Greenberg)指出一般人的迷思。十一月下旬他應誠致教育基金會均一教育平台之邀,來台參加「個人化學習論壇—為每個孩子量身訂做一堂課」,分享辦學和對於導入「個人化學習」的經驗。

葛林柏現在的工作是基金管理的執行長,但是和一般金融業的基金經理人不同,他尋找的並不是下一個投資金雞母,而是一組又一組有熱情想要投入教育、企圖改變下一代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教育是通往幫助國家培養人才一扇最好的門,因為現在的孩子決定我們未來的經濟和社會,」他相信。

過去五年,葛林柏向臉書、Walmart、GAP等知名企業募款兩筆基金,達七千五百萬美元(約二十二億台幣,相當新竹市年度教科文預算的三分之一),基金投資在熱情、有教學理念的校長、老師,創辦導入個人化學習模式的公辦民營學校,至今已經在舊金山灣區成立三十一所新學校,大部分位於資源缺乏的低收入學區。

目前他的基金投資的學校,例如可汗實驗學校(Khan Lab School)、以設計思考為辦學主軸的設計科技高中(Design Tech High School)等,前者為知名免費線上學習平台「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實體學校,後者受到科技大廠甲骨文(Oracle)的欣賞,並捐贈校區,都以創新的個人化學習模式,引起國際關注。

葛林柏曾任美國公立高中老師和創校校長,因此非常了解教學現場,言談間經常流露對教學、與學生互動的熱愛,肯定老師們的努力。

「科技可以鬆綁老師的時間,替老師處理如批改學生作業、考卷等日常工作,並分析學習數據,但絕對不會取代老師。老師最厲害的就是知道學生哪裡卡住,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學習過程中,想通那一刻就像電燈通電點亮,大喊『啊哈!』科技再怎麼發展,百年內,老師都不會被取代,因為沒有一部電腦會對學生微笑吧!」葛林柏說。

葛林柏鼓勵想要開始個人化學習的學校,先從數學課著手,找出兩位最優秀有意願的老師,小規模試驗、汰選出可行的教學原型(Prototype)後,再小規模的以一、兩班測試,不急於短時間內普及,「要實驗理想一定有風險,一定要和家長溝通、凝聚『老師天天在做實驗』的共識。」

「設計科技高中」用設計思考的辦學理念,贏得矽谷學校基金的創校支持,後來又獲得科技大廠甲骨文捐贈校區。黃建賓攝
「設計科技高中」用設計思考的辦學理念,贏得矽谷學校基金的創校支持,後來又獲得科技大廠甲骨文捐贈校區。黃建賓攝

以下為專訪精華:

Q:你說老師是改變的旗手和先鋒,但改變有時很孤單,如何激勵老師?科技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

A:我當老師時,覺得自己是農夫,不斷播種澆灌,但從來不曾嚐到種下去果實的味道。因為還沒成熟結果,學生就畢業了。只有他們偶爾回來,告訴你他們現在的成就,並謝謝你當初的教導,那種甘甜的滋味會讓你願意繼續再苦幹五年!

我相信大多數老師真心關心孩子的成長,也願意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路。但教書的確像在一條幾乎要滅頂的河裡,你自己得掙扎著活下去,哪裡還有力氣去建一艘船讓更多人渡河,或教更多人游泳?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降低水位,讓老師有喘息、思考的空間。科技可以幫忙老師,減輕一些日常的負擔,讓老師去嘗試新的教學法。

我很驚訝很多台灣老師上過我在Coursera開的線上課程「個人化學習」,這就是網際網路的魔力。希望我們發展出來的各種教學模式,成為更多老師可以共用的工具。

若每位老師每天累了一天,晚上還要獨自設計明天要用的教材,就太辛苦了。如果在網路上,已經有十個最棒的教材供老師參考,老師們就可以把心力放在最擅長的地方,例如內化、調整那些教材,把它們變成最適合自己班上使用,這是科技可以幫忙的。又例如,線上作業可以節省老師很多時間,而且可以收集到學生學習的大數據。

我真的覺得,如果讓老師回想當初進入這行業的初衷,並提供自主的權力和路徑,他們的創意和熱情會超出你想像。

老師在教室裡很孤立的工作,我們應該找到更多讓老師們互相合作、分享資源的機會和機制,讓老師們聚集一堂。我們必須常常肯定老師的努力和用心,讓老師們以自己的工作為榮,老師應該是我們的英雄。但同時我們也要讓學校變得更好,大家才會敬佩老師。

Q:在台灣也開始有公辦民營學校,但大家會擔心為營利而不顧教育目標,或擔心補習班會進來投資辦學,造成壞的影響……

A:所以需要聰明的政府,聯合有遠見、有教學理念的校長老師,創造出一個最好的公辦民營網絡。加州有三千多所公辦民營學校,法律規定,若連續五年成效不佳,學校經過一個成績逐年下滑的過程,就會關閉。連勢力強大的公辦民營學校協會都主張,「應該關閉辦學不良的學校」,而且該協會支持非營利學校。

理論上我不反對學校營利,但實際上我看見更多很棒的非營利學校,他們會把錢用在每一個對學生有利的刀口上,這才是我們樂見的。我知道大家對營利有疑慮,我們也該小心產生不好後果。但與其一成不變,任由學校系統繼續壞下去,還不如有幾所營利的好學校,而且好的法律和管理去規範,那些問題是可以被解決。

我不認為所有學校都要轉型成公辦民營,但有一定比例(一○%至三○%),的確會對整個教育體系帶來正面的競爭壓力,而且讓家長有更多選擇。

Q:你在管理一個擁有七千五百萬美元的創校基金,你選擇投資的標準是哪些?

A:第一個決定標準是人才。我們甄選創校校長的過程很長,幾乎要一年以上,類似風險評估。我們從來不看書面的申請資料,而看他的經歷、成功故事,也去他現在任教的學校觀察,看他如何教學、領導。我們更像創業的投資天使,很貼近申請者。

第二個標準是深入分析他提出的教學模式,能否幫助學生學習?有無複製可能?是否夠創新?如果那只是另一所和其他學校一樣好的學校,那就不夠好。

第三個標準是在財務上永續。我們提供前兩年的創校基金(慈善捐款),因為直到招生才能從市政府拿到錢。但若收支不能平衡,學校老是要募款,你就沒有成長的可能,儘管學校聲譽不錯,但你每年為每個學生多花兩千美元,聘用更多老師,另一所學校想要複製你的模式,但沒有這多出的兩千美元,這就是不能永續。

Q:矽谷學校基金獲得那麼多知名企業的贊助,很令人羨慕。你如何鼓勵企業贊助教育?

A:我想公辦民營學校是很好的案例,讓企業看到,如果你投資在這裡,會得到很好的收益。這收益就是這些學校培養了我們大家都需要、都希望的人才。這些企業家有非常龐大的資產,也在尋找有意義的花錢方式,他們真的想為社會做點事。

當你看見像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公辦民營學校系統知識就是力量計劃)這樣的好學校,你會想投資更多。也會在同業間享有很正向的形象,有點像有錢人之間的同儕競爭。

我們和企業之間形成一個共生關係:沒有這些捐款,我們無法達到目標;而沒有我們,企業家也無法造成他們所要的社會影響力,而我們共同為了孩子好。

我真的認為這是一種投資,而非慈善公益。我也告訴我們的學校,「不要道謝,因為我們的投資不是一份禮物,各位做的事太有價值,社會要你們來善用這些資源。」老實說,反而是這些校長和老師送給我們禮物,他們的工作修補了我們的社會。

這是一種對未來的投資和承諾,我常常很感動,那麼多人願意投入這樣的承諾和努力。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史丹福大學研究:小孩的暑假需要玩、耍廢、與家人相處
打造改變世界的人才:2018教育創新國際年會報名中
新生開學60+問 給家長的完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