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孤兒》:揭開紐約現代化的黑歷史

《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是一部以1950年代為背景的電影,雖然是改編自虛構的偵探故事,但是身兼編劇和導演的艾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還費盡心思的織入了紐約的真實歷史,並根據20世紀中期紐約最具影響力的真實人物——建造大師「羅伯摩斯」(Robert Moses),作為片中黑暗帝王般的幕後掌權大佬「摩沙蘭道夫」的原型。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艾德華諾頓願意花上近20年的時間親手改編、籌備,堅持一步一腳印的製作及拍攝這樣的一部黑色偵探電影呢?

從耶魯大學歷史系畢業的艾德華諾頓,畢業後就搬到紐約市,住得愈久也就發掘愈多深邃且複雜的歷史,讓他一直對於1950年代後期老紐約的發展史非常著迷。

諾頓表示:「紐約當時急遽轉變成為現代城市的過程,像是道路、橋墩、隧道的建設,還有住宅計劃等,其實是很黑暗的故事,尤其關於一些在幕後操控的大佬,濫用權力大規模的毀滅舊市鎮,即使曾在一些很棒的書上有提到,但這些故事還是不被多數人所知道的。」

他分享,「在我看來,《布魯克林孤兒》會是揭開這段紐約黑歷史的絕佳媒介,於是我把握機會向原著作者強納森列瑟提出修改故事背景年代的建議,幸好他完全能理解我嚮往的做法,太幸運了。」

隨著時間進展,這樣的主題也愈來愈能呼應現今時代的社會議題及政治文化關切,讓艾德華諾頓更希望透過這部電影提出一些關於城市、歧視和未來之路的大哉問。

而在某種意義上,艾德華諾頓的血脈裡一直存在著住宅議題,他的外祖父詹姆士勞斯(James Rouse)是個積極的開發商和慈善家,也是早期都更的倡導者,特別是在哥倫比亞市,是他從頭開始建立並策略性地設計出自給自足的社區,使其能強化經濟、種族和社會平等。

隨後還創立了非營利組織的企業基金會,從1982年起倡導提供中低收入戶家庭的社區負擔得起的住宅。而艾德華諾頓正是在這個他外祖父打造出來的哥倫比亞市長大,

他坦承:「外祖父對我的人生有極大的影響力,也是他促使我長期投入公平住宅議題,在我大學畢業後,投身於演戲之前,曾經有幾年的時間親自推動負擔得起的住宅開發,我同時也是企業基金會(現已改名企業社區夥伴)的終身董事。」

因此,艾德華諾頓很高興有機會藉著電影呈現出一個妄自尊大、公然歧視的都市計劃者—摩沙蘭道夫,那正是代表著與他外祖父對立相反的一切。雖然蘭道夫這角色是虛構人物,但他正是取材自1950年代紐約權力經紀人的思想風氣,仿照城市史上無疑是最惡名昭彰的建造大師羅伯摩斯(Robert Moses)。

認真琢磨年代背景和探索議題的同時,艾德華諾頓也想自由即興地玩味他嚮往的黑色電影風格經典元素,這是好萊塢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之一,黑色電影的美學基礎包括意味深遠的漂雨街頭、互相欺瞞的叛徒和邊緣人、高反差的打光和犀利的對話,加上咆勃(bebop)爵士樂。

不過,黑色電影似乎也質疑了社會準則,曝露出現代生活的搖晃根底,其主人翁往往反映出一種混合了憂鬱、罪惡和憤怒的動盪化身,呼應了全球的不安焦慮。對艾德華諾頓而言,《布魯克林孤兒》就是回歸黑色電影精髓的大好機會。

1950年代美國的權勢快速增大,是個年輕、樂觀、理想主義的國家。但當時崛起的黑色電影,你卻能看到許多模糊地帶,而在角落背後藏有更多黑暗、不公的事件,才發現原來虛假的粉飾世界其實是建立在犯罪之上。

他強調,「為現今拍出一部新黑色電影,去探究隱藏我們生活表象之下的事物,去反思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會跟過去一樣具有說服力。」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