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法日本「耐震、制震、免震」工法 台建築越來越抗震

台灣經歷強震搖晃劇烈,建築物損壞相對較少,外國媒體紛紛稱讚,台灣有充分的防震準備。而台灣的建築耐震,其實是經歷921強震傷痛,不斷改善,包括參考日本,在耐震、制震和免震三種不同工法上,加強建築抗震能力。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裂痕從天花板經過整面牆延伸到地上磁磚,強震過後花蓮有大樓住戶,讓路透社記者進門,看看家中被破壞情況。

住家受損災民:「因為昨天在整理的時候啊,看到牆壁上我自己在做孩子成長紀錄,這裡就看到說啊怎麼這塊是受損的,孩子看到就說,媽媽你看這塊破掉了,哇那個心情真的覺得很無奈。」

牆上身高紀錄掉了一大塊,有幾條裂縫大到甚至能看穿隔壁房間。

住家受損災民:「回去看到家裡裂得很誇張,不敢在裡面待太久,(形容一下)就感覺再搖一次就快倒了。」

看完災情得趕快離開,這裡已經不能住人,災民只能帶著舊家記憶找新的住所。

住家受損災民:「我不要再找那麼高了啦,就是不想再找大樓。」

再也不想住大樓,不過這回7.2地震雖然天搖地動,但類似的住家破壞案例並沒有相當多,整體災情也相對小。

CNN資深國際特派IvanWatson:「台灣特別是花蓮,對地震相當有經驗,我認為這裡看到的,展示了這個地方準備多充分,建築結構穩固。」

CNN記者在花蓮讚嘆台灣房子的耐震功力,其實自從921後,台灣建築耐震設計法規就有修訂過。

結構技師戴雲發:「台灣的建築基本上都要做到抗震,因為有基本法規,只是說法規規定是歸法規規定,那設計一定會設計足夠的鋼筋量,可是重點在,採發營造的時候用最低價買,那最低價就不可能會有最好的品質,所以當然品質會扣分,主要風險在這裡。」

而台灣耐震設計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同樣地震頻繁的日本所影響。

日本建商影片:「像這樣透過各種實驗,建物本身的強度是當然的,包括門窗是否容易鬆脫,還有確認對室內的破壞,來進行改善,讓建築耐震係數得以提高。」

模擬震度7的強震,比4月3號花蓮6強還要搖晃,房子外觀看起來沒事,主要因為本身就透過建材和結構達到耐震,而不只不倒,日本越來越要求建築內部不受損。

日本建商影片:「被稱為「雙單體構造」的工法,以能正面抵抗,外部力量的箱型構造為基礎,房間的內牆,則採用MP耐力壁。」

耐震其實只是基本要求,抗震工法中還有一環叫做「制震」。

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機構NIMS影片:「中間這塊鐵板可以吸收搖晃的能量,來保護建築物。」

不在建築本身而是內部或外部加裝,減少搖晃時本體承受的壓力。

制震器體驗民眾:「效果比起想像中還要好,是啊,不太會搖,想像中應該會搖得更厲害。」

台灣常見的斜撐阻尼器就是一種。

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機構NIMS影片:「這片金屬板的材料,是被稱為形狀記憶合金的特殊金屬,不管是改變外型或是升溫,都能回到原狀的不可思議金屬。」

制震方法多樣,包括台灣和日本都會嘗試各種新型材料。

制震器開發商影片:「高衰減橡膠,是利用會伸縮的橡膠特性,將搖晃的能量,迅速轉化為熱能,透過吸收和消耗能量,讓建築物的搖晃程度,最大可以削減95%。」

還有第三種抗震工法叫做免震,免震構造得在蓋樓前就設計好放在最下方,地震來時隔絕晃動的地面和建築結構本身,效果雖然好但施工難度也相當高。

日本建設公司影片:「免震構造的建築物,地震的強烈搖晃,會由設置在建築物下方的,免震系統來吸收,所以建築物會緩慢搖晃,對室內設備的損害可以降到最低。」

從左到右就是耐震制震和免震,三種建築防震方式,不同工法的採用甚至結合,才讓強震過後,台灣有相對低的損失和傷亡。

更多 TVBS 報導
7.2強震日相岸田「願即刻出動支援」 網狂問:哪裡可捐款
花蓮7.2強震!氣象署:新制後「首次達6強級」恐仍有餘震
花蓮地震/抗震能力不足!30年老屋近5成 日媒體人:責任在立院
震後第2天就能住帳篷!花蓮避難所規劃快 日本網友讚嘆